今年2月底,美國與中國之間一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科學技術協議到期,沒有延長,令兩國學術界一度陷入不確定之中。在協議到期後的九天裡,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沒有證實該協議得到延長。
事實證明並非如此。但協議延長是悄無聲息進行的,讓人難以察覺,雙方沒有在網上發布官方聲明。這是該協議第二次延長,但只延長六個月,與此同時,華盛頓和北京方面正繼續圍繞該協議進行磋商。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美中科技合作協定》(U.S.-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eement)是1979年華盛頓正式承認中共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兩國簽署的第一份雙邊協議。當時,中國在科學領域處於落後狀態,美國將該協定視為影響中國行為和發展軌跡的一個途徑。如今,中美兩國同時是對方最大的科研夥伴和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在量子計算、生物技術和奈米科學等領域爭奪國際領導地位。
美中兩國在爭奪全球技術和軍事優勢的同時,也在努力制定新的接觸和競爭標準,因此,悄悄續簽該協議之舉和雙方更深入的討論持續較長時間的特點凸顯出美中關係有多麼複雜。
維拉諾瓦大學(Villanova University)的政治學助理教授Deborah Seligsohn說:「雙方必須弄清楚如何在既是同行共事者又是同行競爭者的情況下展開運作和接觸。」
該協議的批評者說,在人工智慧(AI)和量子計算等領域,需要更明確地區分軍用和民用。在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等清潔技術領域,兩國的貿易緊張關係也日益加劇。
美中兩國去年在另一項協議中同意舉行旨在應對AI風險的會談。雙方還已在國際氣候外交方面進行合作,並表示有必要在公共衛生、食品安全等領域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