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者:微調對美輿論有利中國 刻不容緩
發表於 2024-04-15 21:17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中央社台北15日電)美國財長葉倫近日訪中備受關注。有分析說,相較近年陸媒對美國的報導,這次「鬆弛感」更強些,是一次很好的輿論微調嘗試;就中國利益來說,微調對美輿論「成本低、見效快」,刻不容緩。
葉倫(Janet Yellen)4至9日訪問中國,陸媒大篇幅報導。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日前在網路發文評論表示,不同於近年對美的報導,這次輿論的鬆弛感更強一些,例如常聚焦在葉倫飲食、穿著等生活細節。
王文認為,對美輿論的微妙調整是社會預期變化的細微折射。近年來,中國社會預期的長期低迷正深度影響經濟發展,而美國是「影響中國崛起最大外部變量」,若能微調長期以來對美負面報導為主的輿論環境,長久來說,將轉化為推動經濟強勁復甦的新動力和積極預期。這次葉倫訪中就是一次很好的輿論微調嘗試。
他分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中國媒體對美國的負面輿論報導與話語漸佔絕對主流;而在美國當前全面鎖定中國為競爭對手的背景下,對美批判確是不可少的輿論手段,這些對美批判論述曾經發揮有效鼓舞士氣、對外鬥爭、展示國力、唱響光明的作用。
但隨著中國經濟近年下行壓力增大、GDP總量距美國的差距被拉開、智慧科技進步速度趕不上美國、資本市場繁榮程度相較於美國不可同日而語等眾多不利因素的出現,對美負面輿論報導的邊際效應正不斷下降,相反地對社會預期的衝擊則在上升。
王文表示,其中根本原因在於「對美負面輿論報導,與美國國力的真實情況仍有一定的出入」。美國雖有政治內鬥、經濟隱患、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等種種負面面向,但美國科技創新力仍遙遙領先全世界,而且「其所謂『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與價值觀念在世界上仍具有較大吸引力」。
這位學者坦言,「世界多數人包括中國中產階層相當一部分人都相信,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仍然是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
他認為,在此趨勢下,對美負面輿論報導佔絕對主流,將導致越來越多中國中產階級誤以為官方在轉移社會視線以迴避解決國內矛盾,不願意向強者學習,甚至誤解「中國式民主」、「中國式現代化」等中央倡導的國家發展目標都只是強調「中國式」,而非「民主」、「現代化」的實質。
更糟糕的是,對美負面輿論報導佔絕對主流,正在助長中國國內一些「極左」思潮,例如網上輿論目前流行類似論調:將美國視為敵人、反對中美合作、否定民營經濟、批判資本作用等。
王文認為,這種「極左」思潮正在轉化為對民間投資的壓制、社會創新的躺平、中外合作的遲滯、對外開放的停滯等負能量,成為重度抑制中國社會預期復甦的新變量。
在王文看來,該有作法的是「實事求是地看待美國,多元化地安排當下對美報導與評述的輿論尺度,適時增加正面對美報導與評述的內容,該批判就批判,該肯定就肯定」。
如此作法之下,對內有助撫慰許多中國中高收入者對美國的特殊情結,對外也可發揮塑造中國開放形象、緩和中美關係的積極作用,最終將有助實質性提升社會預期,復甦經濟活力,助推中國持續崛起。
更重要的是,適當增加對美正面輿論報導有助中國國內在更寬廣、更多元化的視野來看待世界發展。長期來說,美國的確呈現衰落趨勢,但當下美國仍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國家優點與創新創勢,「承認這一點,將會進一步推動中國社會的思想解放,助力一系列開放政策的落實」。
從對外傳播角度來看,適當增加對美正面輿論報導也有助展示中國友善、開放與兼容的國家形象,緩解中國與西方社會的觀念矛盾,疏解越來越多外國人士對中國的誤解,吸引更多國際人才、尤其是歐美國家頂級人才到中國求職就業、旅遊觀光、訪學交流,進而讓國家發展享受更多開放紅利。
王文強調,提升社會預期是漫長且不容易的任務。相比之下,微調對美輿論則是難度小、成本低、見效快,刻不容緩。對美輿論微調下將產生槓桿效應,助推系列深化改革與全方面開放的配套政策落實,中國社會預期一定會逐漸好轉,經濟復甦趨勢也會不斷加快。(編輯:周慧盈/邱國強)1130415
標題:北京學者:微調對美輿論有利中國 刻不容緩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1426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