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台灣欲發展新型態減碳技術 受限經費及土地
發表於 2024-06-05 15:17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5日電)英國研究指出目前全球新型態減碳方法,如生物炭、生質能源、碳捕捉封存等,僅佔總移除量不到0.1%。學者認為,台灣相關發展目前多為小型實驗,要大規模應用仍有經費、土地利用競合的問題。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天表示,英國牛津大學所領導的團隊,在台灣時間5日凌晨發布第2次全球碳移除報告,報告指出,到2050年之前,全球每年必須要從大氣中移除70至90億噸二氧化碳,才可能實現守住升溫攝氏1.5度的目標。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從大氣中移除的二氧化碳僅約20億噸,且絕大部分來自植林等傳統方法,新型態的二氧化碳移除方法(生物炭、增強巖石風化、直接空氣捕捉、生質能源、碳捕捉與封存等)僅佔總移除量不到0.1%,約130萬噸。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教授王珮玲認為,新型態二氧化碳移除技術在台灣的發展,大多處於小型的實驗規模、僅應用於工業製程階段,以及田野試驗的階段;相較台灣,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則有較強的政府投資力道。
王珮玲說,要執行大規模新型態二氧化碳移除技術的挑戰,包括經費投入不足、土地利用的改變和競爭,以及可能造成環境衝擊的社會意見,在台灣要克服這些挑戰的困難度恐怕更高。
國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教授蔡呈奇認為,以生物炭為例,生物炭是將生物質,例如木材、樹葉、農業廢棄物、禽畜糞便等,以無氧或極少氧氣的方式熱裂解之後的產物,但要在台灣大規模應用,仍有一定程度的挑戰。
蔡呈奇指出,台灣氣候(溫度與雨量)、土壤的種類變化繁多,並且生物炭施用在土壤中的研究時間並不長,因此氣候、土壤、作物與生物炭之間的交互作用與影響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且台灣目前沒有立法規範生物炭的製程方法。
蔡呈奇提到,台灣農地面積破碎化,要在台灣大規模專案執行,也有很大難度;且如果只著眼於增加碳儲存,很可能會忽略土壤可承受的程度,造成良田退化,嚴重影響作物品質與產量,甚至影響食品安全。(編輯:陳政偉)1130605
-
2024/06/05 15:20
-
學者:台灣欲發展新型態減碳技術 受限經費及土地2024/06/05 15:17
-
2024/06/05 14:39
-
2024/06/05 14:25
標題:學者:台灣欲發展新型態減碳技術 受限經費及土地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3113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