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N經濟通》劉德音退休 業界都說是美國廠造成?
發表於 2024-06-17 08:00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台積電第2任董事長劉德音(右)6月初股東會後退休,正式交棒給總裁魏哲家(左)。(法新社資料照)
美國政府及客戶「關切」?決定去亞歷桑那設廠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第2任董事長劉德音2023年宣佈,將在2024年交棒給總裁魏哲家,6月初股東會後正式退休。劉德音退休的原因也引起市場揣測,供應鏈業者向媒體透露,業界對於這一決定並不意外,甚至認為劉德音是為了美國廠問題負責。供應鏈指出,業界普遍認為赴美設廠是劉德音的決定,並說服董事會成員,沒有人出來反對,但外界都認為評估計劃或許可以更完備,包括資本支出擴大、建廠延宕以及當地公會等問題,原先應該都可以預期。
劉德音退休前夕接受媒體訪問,也親自談到在美國設廠的決定,劉德音提到,早在2015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任期後段,美中對立逐漸升溫,當時台積電就在觀察局勢發展;2018年底,已經有國際客戶告訴台積電,最好還是在美國設廠;2019年,美國官員開始給出一些「關切」,但台積電仍未明確表示;直到2020年5月,台積電才正式宣佈,有意在美國設廠,跨出了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原先預期2024年進行量產,已延後至2025年。(彭博資料照)
台積電宣布美國設3廠 但1廠至今未量產
台積電在2020年5月宣佈,在美國聯邦政府和亞利桑那州的共同理解和支持下,有意於美國興建、營運1座先進晶圓廠。這座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最初規劃採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2021年正式動工、2024年進行量產。
2022年12月,台積電亞利桑那廠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場典禮(First tool-in),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夫婦、時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將親自帶領公司高層,以及政府官員總共近300人前往,包括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等政要都親自出席,顯示美方對這項投資案的重視。
上機典禮前夕,台積電加碼宣佈,在亞利桑那州投資建第2座晶圓廠,預計2026年量產3奈米製程;到今年4月,台積電再度宣佈,在亞利桑那投資第3座晶圓廠,預計將推進到2奈米以下的製程。台積電持續擴大美國投資,但在成本高昂、人力不足的問題影響下,至今1座廠都還未進入量產。
今年5月,台積電舉行年度技術論壇台灣場,針對擴產進展,台積電南科18B廠、3奈米廠資深廠長黃遠國透露,亞利桑那廠目前正在進行試產中,2025年將量產4奈米,第2廠也正興建中,預計2028年會量產更先進技術,第3廠規劃接近2030年前準備量產。
經過22個月趕工興建,台積電熊本廠在今年2月迎來開幕。(法新社資料照)
日本熊本廠後來居上 2024年底量產
繼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晶圓廠之後,台積電2021年10月宣布,將在日本熊本縣投資興建特殊製程晶圓廠,規劃以22奈米及28奈米製程為主,表定2022年動工,2024年進入量產。同年11月宣佈,與日本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Sony)在熊本設立子公司JASM,索尼計劃投資約5億美元(約新台幣162億元),取得JASM不超過20%的股權。
在日本政府、台積電以及供應商共同努力下,經過22個月趕工興建,熊本廠在今年2月迎來開幕。供應鏈廠商也透露,熊本廠早在1月底就投片試產,計劃今年Q4展開量產,台積電同時也宣佈興建二廠,預計年底前動工,2027年投入量產。
熊本廠背後包含了日本政府高效率的支持、嚴格的施工進度,以及從全日本各地湧進的低成本勞動力,這些工人每週工作7天、每天24小時工程未停止,使得一切順利步上軌道。日本索尼的深入合作也被認為是一大助力,外媒報導指出,索尼在熊本深耕已久,像是菊陽町(Kikuyo)的土地購置就是由索尼接洽,索尼也協助台積電應對其他挑戰,包括供水、供電以及許可和執照的問題。
台積電近年積極在海外擴廠。(路透資料照)
德國廠聚焦在車用22、28奈米製程
台積電在2023年8月宣佈將在德國設廠,攜手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及恩智浦半導體( NXP)等大廠合作,總投資金額預估超過100億歐元(110億美元,約新台幣3486億元),台積電持股70%,合資的歐洲3大廠各持股10%。
台積電在德勒斯登合資設廠,將聚焦在車用22、28奈米,預計將在今年Q4正式動工,2027年進入量產,目前仍在規劃中。
不過去年底一度傳出,德國政府補貼預算陷入僵局,外界擔心柏林對台積電補貼的承諾恐挑票,但經過協商後已達協議,預算僵局化解,對台積電補貼承諾仍維持,只待德國政府撥款。
要建造1座晶圓廠平均大約需要2到4年,不過在美國晶圓廠的建造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慢。(路透資料照)
美國建廠需時900天以上 成本貴4倍
美國進步中心(Institute of Progress)學者、結構工程師波特(Brian Potter)先前撰文分析晶圓廠興建細節,要建造1座晶圓廠平均大約需要2到4年,不過在美國晶圓廠的建造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慢,平均建廠時間從1990年代的650天左右,增加到2010年代的900天以上;亞洲國家平均建廠時間則約600至700天。美國晶圓廠建造成本,也比其他地區更高,預估貴出3成到4倍。
勞資關係也被認為是台積電外國廠擴廠進度分歧的一個原因,以亞利桑那廠為例,該廠施工進度落後的傳聞不斷,量產計劃從2024年延後至2025年,台積電當時對外指出是因缺乏有技術經驗的裝機人員,引發當地工會抗議聲浪,在經過數個月協商後,直到去年 12月才達成合作協議,成功解決問題。
近期也有台積電工程師分享,與德國工程師共事,他們經常一到下午4、5點就開始討論下班要去哪裡喝1杯啤酒,美國工程師也不願加班,而日本廠則有一半是派遣員工,會有英文溝通上的問題。也讓台積電工程師直言,反正「不管去日本、美國或德國,若外國工程師不加班,主管最後還是只能指派台灣來的工程師加班」。
日本政府補助撥款快,讓熊本一廠成為台積電這波海外佈局中,首座量產的晶圓廠。(彭博資料照)
美德補助遲未敲定 是建廠延滯主因
台積電雖然大舉宣佈在海外擴廠,但是除了日本廠之外,美、德進度相對緩慢,背後1大原因被認為是補助來得太慢,光是敲定租稅、補助金額就已經耗時許久。
以各國開出的補助來看,熊本首座晶圓廠獲得日本政府補助4760億日圓(約新台幣983.4億元),2月24日開幕當天,日本經濟產業大臣齋藤健(Ken Saito)再宣佈,將加碼7320億日圓(約新台幣1512.3億元)資金,協助台積電在熊本建第2座晶圓廠。日本積極推動半導體產業復興,撥款也相當乾脆,讓熊本一廠成為台積電這波海外佈局中,首座量產的晶圓廠。
美國在2022年通過《晶片法案》,但圍繞著補貼的談判持續1年多的時間,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曾表示,聯邦政府握有約280億美元(約新台幣9072億元)的資金可以提供給包括台積電在內的頂尖晶片製造商,但光是補貼申請就超過700億美元(約新台幣2.26兆元)。今年4月,台積電終於宣佈,將可以獲得美國提供最高66億美元(約新台幣2138.4億元)的補助,以及50億美元(約新台幣1620億元)的貸款,
而德國廠,台積電預計獲得高達50億歐元(54.7億美元,約新台幣1743.4億元)的撥款,幾乎佔總投資的一半。不過,去年一度傳出,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判決,聯邦政府將抗疫預算挪用為「氣候與轉型基金」違憲,而這筆資金恰好就包含原本規劃撥給半導體業者數十億歐元的官方補貼,掀起市場擔憂,不過德國政府隨後也承諾,一定會想辦法擠出錢資助台積電,在經協商後,也順利達成協議打破預算僵局。
標題:LTN經濟通》劉德音退休 業界都說是美國廠造成?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3489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