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百年風華 造就小鎮繁榮商機
發表於 2024-06-29 15:02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29日電)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今年邁入100年歷史,前身為「羅東出張所」,是過去太平山檜木伐採下山後集散地。
其實當初集散地位在員山鄉,因宜蘭要蓋發電廠,影響昔日以溪流運送木材方式,最後重新選擇在羅東集散,造就小鎮繁榮商機。
根據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史料紀載,1914年太平山上被日本人發現蘊藏豐富的檜木資源後,開始派員積極伐木與運材,並於員山鄉成立「宜蘭出張所」,靠著蘭陽溪而下的管流方式,將砍伐後的檜木運到外員山的貯木池,但這種運材方式常因溪水水位減少,成效不彰。
當時的台灣總督府營林局曾提出興建運材鐵道,但未獲支持;1921年,台灣電氣興業株式會社計畫興建清水湖的水力發電廠,但必須利用蘭陽溪發電,一旦興築攔水壩就要與原本的管流運材作業衝突,因此興建運材鐵道的契機再度出現,最後獲台灣總督府的許可。
在羅東仕紳的爭取與願意經費贊助下,運材鐵道等土地問題獲得解決,總督府也決定將檜木轉運到羅東,重新建立一處新的貯木池、標售轉運地與行政管理中心。
1924年「羅東出張所」終於成立,在地人慣稱「羅東林場」,取代了「宜蘭出張所」,開始藉由當年開通的太平山森林鐵路,將珍貴的檜木與乘客運下山,這項重大決策,也帶動羅東小鎮日後的工商發展及繁榮。「羅東出張所」面對眾多的員工,當時還規劃幼稚園、醫務室、育樂中心、合作社、理髮廳、食堂等。
據史料統計,當時員工與眷屬一度多達3000人,附近的製材廠約150家,羅東鎮內當時的3萬人口,有1/3倚賴木材業生活。
太平山森林鐵路之後因多次風災、不堪修復,加上公路興建,客源減少,國家也不再任意伐木政策的許多原因之下,於1979年結束了56年的運輸任務,當時蒸汽火車穿梭在蘭陽平原的景象也就從此不再復見,成為永久回憶。
1992年,台灣的林業政策確定定調要停止採伐天然木,林場逐漸蕭條,台灣的林業也從昔日的生產林木單一任務,逐漸轉向多目標經營。
當時的林務局為了保存林業歷史文化,從2004年擬定「推動台灣林業文化園區計畫」,希望從森林文化產業與生態教育等面向,凝聚社區居民意識,將過去全台的老林場,轉型為羅東、林田山、東勢、嘉義等4處林業文化園區,除帶動地方觀光,也展現台灣林業的古往今來。
其中,羅東林場在獲得地方認同,林業單位也積極向有關單位尋求協助之下,羅東林場經過整修與新增環境教育設施,在2009年以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之名,華麗轉身,成為北台灣重要且知名的林業觀光景點。(編輯:林恕暉)1130629
標題: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百年風華 造就小鎮繁榮商機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3888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