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擁有世上約30%的礦產資源,目前是美國及中國爭霸的新戰場。中國對非洲礦產的控制持續擴張,美國正計劃打破中國對非洲礦產的控制。美國期刊《》專欄作家傅好文(Howard W. French)指出,儘管美國在冷戰期間非洲站穩腳跟,但此後在非洲大陸步履蹣跚,美國的冷漠為中國在非洲鋪平道路。
他指出,當時莫布杜時代的貪腐及混亂成為往事後,許多人在談論西方公司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剛果開採將獲得巨額利潤,許多剛果人及整個中非都認為美國支持洛朗-德西列接管剛果,目的是在無限期的未來支配其礦產資源。
As global demand for increases, so does competition for the rare metals used in the batteries that power them. US-China tensions are contributing to concerns about Chinese dominance in the strategic cobalt sector:
— South Afric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SAIIA_info)
然而,傅好文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他最近在《紐約時報》讀到一篇文章後,明白現實截然不同,那篇報導質疑美國電池製造的經濟戰略是否能與中國競爭,電池製造是向電動汽車過渡的基礎,也是實現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限制氣候變遷雄心勃勃目標的關鍵。
傅好文指出,這種對剛果近期政治史的重述是適用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區的警示故事,這是西方國家對於非洲缺乏想像力的外交政策帶來的沉重代價,這些外交政策長期以來似乎滿足於依賴人道援助、軍事合作、民主價值觀的演說。
中國的非洲政策
傅好文後來旅居中國上海,並報導中國採取的一些大膽舉措,包括將中國與非洲的往來定為其經濟及政治外交政策的首要議題,剛果民主共和國是其中的核心。他指出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看起來像中國的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