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中國對台青年吸引力下滑 統戰團成效不彰
發表於 2024-07-12 21:00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中央社台北11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利用營隊和交流團等名義吸引台灣年輕人赴中,希望藉此培養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國安法規緊縮,中國吸引力逐漸下滑,統戰成效似乎受到影響。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2歲的王亨利(Henry Wang)近期結束一場愉快的四川行。他前往中國參加為台灣年輕人舉辦的營隊,在四星級飯店住了7個晚上、喫火鍋、看貓熊,還參訪歷史古蹟,而大部分的費用由中國政府負擔。
旅途中唯一惱人的是政治灌輸,他必須忍受關於兩岸統一的長篇大論、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溢美之詞,以及關於兩岸一家親的歌曲。
他說:「我把它當成參加低價旅行團必須付出的額外代價。」他認為,只要認知到自己參加的是「統戰團」,就能忽略這些政治宣傳。
中共中央統戰部資助許多這樣的旅行,目的是讓台灣高中生和大學生沉浸於中國文化,培養他們的中華民族主義意識。
2020年以前,每年夏天都有數千名台灣學生前往中國實習或交流,這些活動在疫情期間基本上停止,但訪團數量在解封後又開始增加。
「2024兩岸青年峰會」3日在北京登場,預計約有1300名台灣人參加。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致詞時呼籲,兩岸青年要成為「反對台獨分裂的先鋒力量」。
習近平曾表示,中國和台灣年輕人應成為和平統一的動力。前總統馬英九今年4月赴中訪問,於北京進行「馬習二會」時,習近平提出在台灣人心中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口號。
中國官媒新華社隨之評論:「台灣青年並非所謂『天然獨』,而是血脈中、內心裡流淌著、深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價值觀。」
前總統馬英九則透過視訊向「2024兩岸青年峰會」致詞時指出,希望未來繼續推動兩岸青年交流,「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但這些並未贏得台灣年輕人的支持。
民調顯示,台灣35歲以下的成年人超過80%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20多歲的民眾中,有超過90%認為台灣和中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這個年齡層的民眾,對於在中國工作、求學或投資的興趣正在減弱,從2019年的33%降到2022年的3%。
相較2010年代中期,每年有1300名台灣學生前往中國就讀大學,目前每年大約只剩300人。過去10年來,30歲以下台灣人赴中工作的人數已減少約70%,2022年已降至1萬7000人。
中國的吸引力下滑不難理解,因為曾被視為台灣年輕人經濟機會之地的中國隨著成長放緩,已不再那麼有活力,連中國年輕人都在傳播關於失業、躺平或內捲的迷因(meme)。
缺席審判小百科
- 缺席審判或稱為缺席判決,指當事人和代理人未出席、且未陳述意見的審判。
- 台灣刑事訴訟法第305條規定:「被告拒絕陳述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其未受許可而退庭者亦同。」第306條規定:「法院認為應科拘役、罰金或應諭知免刑或無罪之案件,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
- 缺席審判用於英美法系暗示被告在出庭的權利遭侵犯。部分歐陸法系則將被告缺席認作辯護策略。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台灣年輕人可能會像王亨利一樣,仍然認為統戰團是一件劃算的交易,但這趟旅程不太可能改變他們的觀點。過去的研究表明,隨著台灣民眾與中國的接觸越來越多,他們會關注兩造差異,台灣認同進而增強。
對於中國沒有歸屬感的王亨利推薦參與統戰團體驗「陌生文化」,一種與台灣「完全不同」的文化,但這與中國希望透過這些訪問實現的目標,實際上背道而馳。(譯者:王嘉語/核稿:劉淑琴)1130712
標題:經濟學人:中國對台青年吸引力下滑 統戰團成效不彰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4288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