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地震是什麼?累積能量大不易察覺、可能加速大地震發生

發表於 2024-08-22 21:22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2日電)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今天在臉書「報地震」介紹一般人較陌生的「慢地震」,這類地震不易被察覺,過去10年內更有研究指出,慢地震也可能加速大地震的發生時間。

氣象署指出,慢地震其實是一種隱身在雜訊裡的震動源,相比於一般地震數十秒到數百秒的能量釋放時間(每日錯動可達數十公尺),慢地震的發生可以從數小時到數週不等(每日錯動不超過數公分),極其緩慢而微弱。

氣象署形容,慢地震如鬼魅般存在著,發生的區域比一般地震更深。

一般地震大概在比30公裏淺的「脆性」位置,慢地震則是在大約50公裏深、介於「脆性」與「塑性」變形區域。無論潛藏的深度,或是地震發生的破裂處,都讓慢地震就算「偷偷來」也不容易被察覺。

氣象署說,台灣的慢地震主要位於中央山脈南段下方,地震最高峰則發生在玉山南方,是世界少數在「非火山區域」造山帶觀測到的慢地震,這地點處正是歐亞板塊停止隱沒、開始與呂宋島弧碰撞的「過渡帶」,這裡沒有一般地震,也沒有成熟斷層面發育,恰好是理解慢地震生成機制的好地方。

氣象署戲稱慢地震是「I型地震」,聽起來沒什麼威脅性,但換算累積的能量釋放,要來個規模4至7不等的地震也不成問題,絕對不容小覷。

氣象署發現,台灣慢地震與鄰近區域的地震,在時空上似乎有某種關聯。2010年甲仙發生規模6.4的地震後,在不到1週的時間內,科學家發現慢地震的活動竟然加速了,除此之外,過去10年內更有研究指出,慢地震也可能加速大地震的發生時間。

氣象署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由於慢地震長期下來可以計算出規模,很多人就誤以為慢地震是在幫助釋放能量,但實際上卻是慢地震長期下來已經導致地殼型變,這些型變會導致板塊或斷層的「固著區」壓力加大,進而導致大地震發生。(編輯:管中維)1130822

延伸閱讀
郭鎧紋
  • 慢地震是什麼?累積能量大不易察覺、可能加速大地震發生
    2024/08/22 21:22
  • 2024/08/22 15:55
  • 2024/08/15 14:17

標題:慢地震是什麼?累積能量大不易察覺、可能加速大地震發生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5479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