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將至 美國真的會崩潰嗎?
發表於 2024-09-05 12:20 作者: 劉教鏈
原創:劉教鏈
隔夜BTC一度跌落至55k一线,後又收復失地,回升至58k上下。
隨着美聯儲9月議息會議臨近和對降息的預期,市場竟开始莫名恐慌。這一點,從市場上彌漫着大量空頭情緒,以及過度的空單,便可見一斑。
芝加哥期貨市場預期9月份美聯儲降息概率100%。其中有55%的概率降息25bp,45%的概率降息50bp。年內3次降息,總降息幅度將達100bp,即1%。
薩姆法則(sahm rule)已拉響衰退警報。美股似現雙頂。英偉達閃崩超10%。…… 市場上演危情時刻。
降息崩潰論开始蔓延。不僅是中文社群,海外英文社交平台上面,也充斥着類似言論。認爲美聯儲會在操作層面搞砸,篤定美國經濟甚至美元霸權會就此全面崩潰,這顯然是犯了战術上的輕敵思想。這種速勝論的調調斷不可取。
教鏈時常談及美聯儲的困境,美元霸權的末路,一切被霸權騎在屁股下面的國家(包括中國),都終將通過自己的奮鬥,和美國平起平坐,乃至全球貨幣體系“三分天下”的“新隆中對”。如此種種,都是战略層面的研判。
战略上,不可畏敵。战術上,不可輕敵。
一方面,要承認帝國的強大;另一方面,要認識到帝國霸權終將落幕。二方面是辯證統一。投降論者只有一而沒有二。速勝論者只有二而沒有一。不要學投降論者下跪,也不要學速勝論者意淫。
當看不清前方的路時,不妨看看來時的路。
教鏈把過去40年的美聯儲利率調控歷史,美股標普500指數走勢歷史,以及黃金走勢歷史三份圖表拉了出來,仔細端詳。
這40年,是中美共同推動全球化發展的40年,也是人類社會步入信息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40年。40年風雲變幻,40年滄海桑田。
在過去40年中,美聯儲有過4次典型的貨幣政策幹預行動。其中3次被動應對的降息,1次主動爲之的加息。
這4次行動,無一例外都伴隨着美股的短暫崩潰:
第1次,2000/8-2003/2,互聯網泡沫破裂,美股重挫。美聯儲降息應對,但速度較慢(近3年),且終端利率並未降至0。
第2次,2007/8-2009/2,次貸危機,美股真的崩盤,低點甚至比互聯網泡沫破裂的低點還要低。美聯儲降息出手仍然慢了,在花了一年半時間才最終把終端利率降到0之後,美股觸底反彈,开啓了十年長牛。
第3次,2020/1-2020/3,新冠疫情,美股接連熔斷。這次美聯儲提前开啓降息,並在美股觸頂崩潰時光速降息,2個月時間就降到了0利率。
第4次,2021/12-2022/9,美聯儲加息,美股回調。這次是美聯儲以抗通脹之名義开啓加息,主動刺破了泡沫。過去美股都是頂着加息上漲,但是這次一加息就崩潰,有些不同尋常。
看似一個謎團。教鏈希望能夠找出過往美股能夠頂着加息上漲的原因,以及這次沒能頂住前半程低位加息,但卻頂住了後半程高位加息的原因。
於是教鏈又把過去40年黃金的走勢圖拿過來一起看。
先思考一個問題:既然巴菲特批評黃金這種零息資產沒有利息或分紅收益,爲啥有人會买它呢?(不考慮工業用途,也不考慮感情因素,僅考慮理性投資者)
答案應該是,零息資產是對負實際利率的對衝。實際利率爲正,零息資產下跌。實際利率爲負,零息資產上漲。
這么看來,如果我們把黃金漲跌看作是一種利率現象的話:
2005-2007年那一波加息,看起來名義利率加得挺猛,但是由於黃金在快速上漲,所以我們知道,市場在定價實際利率依然不高,甚至爲負。所以,這波加息並沒有摧毀美股的上漲,直到高息把次貸槓杆拉爆。
2011-2015年,雖然美聯儲一直在保持0利率,但是由於黃金在2011年下半年就見頂回落,一直到2015年底觸底,所以已經起到了加息的效果。這樣等到了2016-2020年开始提高名義利率,黃金开始觸底回升,兩相抵消,大大緩和了實際利率的提升,從而保證了利率調控的平緩性,沒有中斷美股復蘇的十年長牛。
2021-2022年,這加息前半程,黃金同步下跌,這實際上造成實際利率擡升的程度被加強了,大大超過了名義利率的增加。這就把美股直接給幹崩了。待到了後半程,雖然名義利率處於高位且繼續上調,但是黃金也开始迅速拉升了,這就等效於說實際利率其實反而有所緩和,於是美股也就見底復蘇,甚至創出新高。
分析到這裏,結論也就呼之欲出了:正是因爲零息資產的上漲,對衝抵消了名義利率的高息,緩和了高息的壓力,推動了風險資產的牛市。
接下來,美聯儲要降低名義利率了。
那么,如果黃金繼續上漲,就相當於加強了美聯儲降息的力道。反之,如果黃金同步下跌,那么就會削弱美聯儲降息的功效。
顯然,前一種情況可能更有利於實現美聯儲心念念的軟着陸。
至於BTC,它既是零息資產,又具有風險資產的屬性。
諷刺的是,黃金和BTC的上漲,恰恰代表了美元的衰敗。
美聯儲的目標,似乎也只能在“軟着陸+美元貶值”和“美元堅挺+硬着陸”之間二選一了。
標題:降息將至 美國真的會崩潰嗎?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5867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