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N經濟通》黃金窟變盤絲洞?國際車廠夢幻一場

發表於 2024-09-23 08:00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中國車市競爭愈發激烈,對於長期主導市場的國際車廠來說,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已結束。(彭博資料照)

外國車廠在中國黃金歲月告終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過去幾十年來,外國汽車製造商一直主導著中國汽車市場,銷售數百萬輛汽車,賺取巨額利潤,現在這個「黃金時代」已結束。隨著比亞迪、小鵬汽車等中國本土電動車品牌迅速竄出,顛覆了全球最大的小客車市場,使全球汽車大廠都走向失敗。

從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到美國的福特(Ford)、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國際大廠,都在中國遇上銷售疲軟、市佔萎縮的問題,因為當地消費者不再青睞海外品牌,而是轉買中國本土車。

根據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CPCA)數據顯示,7月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首次佔中國汽車總銷量的一半以上,而外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汽車銷售的市佔,從2年前同期的53%下滑至33%。與此同時,車廠在中國的獲利也面臨壓力。

2023年,福斯將中國最暢銷汽車品牌的桂冠拱手讓給中國本土品牌比亞迪。(美聯社資料照)

比亞迪在中國 市佔超越福斯

德國福斯2日警告,公司可能首度關閉在德國的工廠,藉此削減成本。在最大單一市場中國,福斯上半年交車量較3年前降了4分之1以上,跌至134萬輛。2023年,福斯更將中國最暢銷汽車品牌的桂冠拱手讓給比亞迪,失去了2000年以來一直持有的頭銜。

福斯執行長布魯姆(Oliver Blume)接受德媒《週日畫報》(Bild am Sonntag)採訪時坦言,「可以分的餅變小了,而餐桌上有更多的客人」,布魯姆補充提到,現在歐洲銷售的汽車愈來愈少,與此同時,來自亞洲的新競爭對手正在大力進軍市場。

福斯財務長安特利茨(Arno Antlitz)則警告,福斯有1年或是2年的時間來「扭轉局面」。現在與疫情前相比,福斯在歐洲的汽車產量年減50萬輛,相當於大約2座車廠的銷量。

上汽通用出現連2季虧損,通用執行長芭拉直言,能在中國賺錢的人很少。(美聯社資料照)

豐田在中國 也是慘兮兮 

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上汽通用出現連2季虧損,這是2009年該公司破產以來首見。這家美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的銷量,從2017年400萬輛以上高峰值,降到去(2023)年的210萬輛。

通用執行長芭拉(Mary Barra)在今年7月表明,能在中國賺錢的人很少,這樣的情況不可能持續下去。若是企業陷入現在正在發生的價格戰當中,這實際上是一場「逐底競爭」。

中國持續的電動車價格戰,已經讓多家本土汽車製造商損失慘重,外國汽車製造商也不得不重組業務,或是關閉在該國曾經龐大的業務。

截至今年6月30日單季財報,日本豐田汽車(Toyota)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營收年減73%。受到價格戰衝擊,豐田在中國產量連續5個月跌20%以上,7月跌幅則收窄至9.6%。7月銷量下滑6.1%,今年前7個月,豐田在中國銷售達92萬8056輛,較去年同期下滑10.1%。

三菱汽車(Mitsubishi)則在去年10月宣佈,在銷量連續多年下滑後,將停止中國合資企業的生產。根據證券交易所文件、中國官媒報導,本田汽車(Honda)、南韓現代汽車(Hyundai)和福特也採取了嚴厲措施,包括裁員和關閉工廠,以削減成本。

受到中國車市價格戰衝擊,豐田汽車在中國產量連續5個月跌20%以上,7月跌幅收窄至9.6%。(歐新社資料照)

平價車 在中國已無成長空間

汽車產業資深人士、諮詢公司Dunne Insights執行長鄧恩 (Michael Dunne)表示,在中國享受高成長、巨額利潤的輝煌時代已經結束,如果是中國的大眾市場品牌,那麼好日子可能所剩無幾了。

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自2000年代初期以來,中國的銷售、利潤持續成長了大約20年之久,包括福斯和通用汽車等品牌,多年前就在中國開展業務,享受了長期的財務回報。

即使在中國政府於2010年代中期,開始向本土電動車品牌、電池製造商注資後,在習近平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下,外國汽車製造商的市佔仍在持續成長,中國消費者更傾向購買知名品牌的傳統汽車。

顧問公司中國汽車洞察(Sino Auto Insights)創辦人塗樂指出,在1990年代到2000年代,當時的人買很多的外國車,因為他們不相信任何中國品牌,然而現在情況出現了轉變。塗樂提到,目前市場消費者已經是下1代,他們從小就在阿裏巴巴、京東、微信等中國平台上消費,所以對於「購買中國品牌」沒有太多負面的看法。

特斯拉在中國設廠後,帶動中國市場快速轉型至電動車。(路透資料照)

電動車市場 特斯拉也被超越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於2019年12月在中國生產了第1輛特斯拉Model 3,改變了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看法,同時也改變了市場。鄧恩表示,特斯拉對比亞迪、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等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帶來了「光環效應」,帶動電動車需求激增。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今年中國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銷量將達1000萬輛,佔中國汽車銷量近一半。中國市場快速轉型至電動車,也讓老牌車廠措手不及,當他們意識到公司從車用軟體、生產速度到電池技術,以及對製造電動車而言相當關鍵的供應鏈控制等各方面都落後時,為時已晚。

去年,比亞迪在全球銷售302萬輛車,相較於2022年成長62%。比亞迪更在最後1季賣出52萬5409輛純電動車,超越特斯拉的48萬4507輛,成為全球電動車銷量最高的公司。全年數據來看,特斯拉銷售180萬輛純電動車,比亞迪則為157萬輛。

鄧恩指出,全球汽車製造商在電動車領域措手不及,因為各大車廠長年來在燃油車銷售取得勝利,讓這些公司陷入自滿,幾乎所有非中國品牌,在看到自己的市佔消失時都感到震驚。

中國小客車出口激增,去年成長超過60%,達到400萬輛,其中超過4分之1是電動車。(法新社資料照)

德國高級車 在中國仍有市場

中國小客車出口激增,去年成長超過60%,達到400萬輛,根據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其中超過4分之1的出口是電動車。瑞銀預測,到2030年,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全球電動車廠的市佔可能翻倍,達到約3分之1,在這樣的情況下,歐洲企業市佔損失最大。

由於中國市場實在太大,企業無法完全放棄,加上中國迅速竄起成為全球電動車製造、出口中心,讓各大汽車製造商嚴重依賴當地合作夥伴關係。中國汽車洞察的塗樂表示,國際汽車製造商在中國仍未觸底。

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胡喬斯(Philippe Houchois)指出,車廠無法輕易退出中國,這不只是企業自身的事情,同時也攸關中國供應商和消費者的影響力。

中國對歐美汽車產業構成的威脅,促使各國近期接連上調中製電動車關稅,北京也採取行動反擊。據統計,德國汽車製造商恐最容易受到潛在反制措施的影響,貿易數據顯示,德國汽車製造商2023年銷售額近3分之1來自中國,儘管在中國銷售的多數車輛都是在當地生產,但許多高階車款仍從德國進口。

標題:LTN經濟通》黃金窟變盤絲洞?國際車廠夢幻一場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6375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