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心理該如何擺脫情緒壓力? 專家:「一方法」挖出內心深處的自己

發表於 2024-10-17 13:34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身心關聯與控管情緒

你是否曾和媽媽吵架後感到燥熱不安?也許你曾在演講前覺得心裡七上八下,或在失去愛人後感到身體沉重?這些都是情緒和體感密切相關的證據,培養識別它們的能力則是控管心理福祉的重要步驟。

思維、感覺、行為

身體與情緒息息相關,以致於有些人對於內心感受還不明就裡時,就能透過生理症狀正確辨識。胸悶、牙關緊咬或面色潮紅等生理症狀,都是強烈情緒的表現。

這裡要說明一個重點,並非所有情緒引起的生理症狀都是負面的。例如,幸福和愛帶來的暖心與輕鬆,可以抵消恐懼時偶爾出現在心底的沉重感。心理治療師為我們解明所有情緒引起的生理症狀,並傳授一些技巧,一來幫助我們排除那些無益的症狀,二來使我們認清並感激那些有助於提升心情的症狀,以便身心更加協調。

了解身心關聯的第一步是以尊重的態度保持好奇心。不帶批判地詢問自己有什麼感受;它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它可能是什麼顏色;它的形狀、大小或質地是什麼。例如,當內心深處感到悲傷,它可能給人一種深灰色、流動而沉重的感覺,就像隨時會散開的厚重雲層,它也可能正緩緩地旋轉,讓我們感到不舒服。

情緒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有點不舒服,但重要的是,情緒浮現時不要自我批判。每個人都有情緒,而且大多數人的感受方式非常相似。當我們自我批判,認為自己不應該有某種感受時,痛苦就會更為嚴重,除了正在發威的情緒,我們還會額外感到羞愧、尷尬和遺憾。這一點都不好玩。

為了避免負面情緒長久堆積,我們可以像關心朋友一樣關心自己。朋友情緒低落時,我們不會對他們說「你沒有資格這樣想」,所以我們也不應該對自己說這種話。應該抱持正面心態,承認自己有情緒,告訴自己「我現在很難過,有這種感覺沒關係,這是我應有的權利」,如此一來就能建立自尊心。

接下來,請帶著情緒找個地方坐下來。

這意味著不要立刻嘗試振奮心情或消除情緒。阻絕負面情緒或從事其他活動(有時具有危險性)來分散注意力,這個做法或許相當吸引人,但只能提供暫時的緩解。

情緒會浮現在人的心中,也會透過生理症狀表現出來,連周圍的人都看得到。尷尬時,臉可能會泛紅;悲傷時,眼睛可能會湧出淚水;焦慮時,整個人可能會焦躁不安;羞愧時,可能會不經意地低下頭,避免與他人目光接觸。這些生理症狀很難隱藏,一旦被別人發現,就會影響我們的自尊,比如在面試或簡報場合,或與自己喜歡一陣子的對象初次接吻。

承認情緒不是要你呆坐著沉溺其中。傷心的人想暫時遠離朋友情有可原,不妨花些時間獨自進行能轉移注意力的活動,比如看電視和隨意瀏覽IG。但這類做法無濟於事,反而會讓人更加悲傷,因為脫離了朋友和家人的圈子,沒有他們的支持,也就失去了生活樂趣。

''擺脫內心感受就像試圖將沙灘球壓進水裡一樣,或許只需要稍微用力就可以把它壓在水中一會兒,但它還是會不停浮上水面。接下來,我想談談如何用對待朋友的方式來對待自己,如果朋友說他們很焦慮,我們不會輕易忽視,也不會立即嘗試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而是特別留出一些空間,討論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已經持續多長時間,以及他們受到哪些影響。以這種方式留出一些空間來體驗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也會有助益。'' —梅麗莎.伯吉斯,臨牀心理學家

我們可以學習一些技巧,稍微提升控管情緒的能力,情緒上來時,我們可以採取適當回應(respond),而不是直接對它反應(react)。學會在危機中保持冷靜或忍住眼淚,有助於分散情緒,不讓它掌控我們,然後等到適合的時機和場所再宣洩情緒。

這裡傳授一個訣竅:不管你想做什麼(好比在家裡耍廢),都要反著去做,例如從事一些積極活躍和(或)社交性的活動(比如與好友一起散步)。

【練習】相反行動

「相反行動」是辯證行為療法經常採用的技巧,它鼓勵你進行反常的活動,強制關閉消極模式。人對情緒的反應都是與生俱來的,因此你必須自覺地改變習慣並選擇相反的行動。以下是一些負面情緒的例子,以及與它們相關的常見行動(行為)。

你越從事相反行動,大腦就越習慣以這種方式來回應。下表列出你可能會遇到的其他負面情緒,以及伴隨它們的常見行為。在「相反行動」欄位添加你下次遇到這些情緒時可以採取的行動,將負面情緒轉為正面情緒,進而打造復原能力。如果表中沒有列出你遇到的某種情緒,請自行添加到空白欄位。

上述常見情緒在生理上很容易控制。然而,創傷是心理與生理上的累積,可能更難控制。創傷反應被激起時會出現「戰鬥或逃跑」條件反射,通常表現為渴望逃離、焦躁不安、心跳加速或出汗等。

如果我們經歷過創傷,並在從事某種活動或置身於某種情境時觸發了創傷經歷(例如車禍後聽見輪胎刺耳的摩擦聲),往往也會出現凍結反應,表現為無法下牀、移動,或整個人僵住。我們能夠活在當下並與世界進行有意義的互動,全都是仰賴執行功能,但創傷反應會嚴重影響這項能力。

創傷情緒通常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表現,它會留在身體裡,雖然現在的感受可能源自於昔日創傷,但我們不一定會體認到兩者之間的關聯。持續頭痛、慢性疼痛、神經質以及解離狀態(我們與自己和周遭世界脫節的感覺)都是創傷長久存留體內的例子,即使我們自覺已經「跨越」了創傷經歷。

這些影響通常是在我們想起創傷事件時被觸發,但有時候它們似乎會突然出現,這可能導致我們將記憶問題、胸悶、失眠、腦霧或肌肉緊張歸因於日常壓力和疲勞。事實上,遭遇創傷會縮小我們的「身心容納之窗」(windowoftolerance),也就是處理壓力而不被壓垮的能力。

《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超過25 種療癒技術,擺脫情緒內耗,提升自我認同》,作者:塔米.米勒
《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超過25 種療癒技術,擺脫情緒內耗,提升自我認同》,作者:塔米.米勒

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治療師透過長期暴露療法(ProlongedExposureTherapy)或認知行為療法等循證方法(Evidence-basedMethod),協助客戶處理留在身體裡的情緒及脫離誘發創傷的活動。鑒於創傷會潛伏體內,我們無法透過邏輯推論,也無法輕易理解,因此心理治療師特別愛用動作療法(BodyWork)來找出那些影響客戶的情緒,進而協助我們康復。

這裡介紹兩種動作療法,其一是創傷知情瑜伽(Trauma-informedYoga),指導者接受過創傷反應方面的訓練,在安全的瑜伽室裡進行指導,幫助練習者處理潛藏在身體內的情緒。

其二是本體療法(SomaticTherapy),特別著重於身體如何承載和表達經驗。透過這些練習和談話療法,可以處理我們體內的創傷症狀,也可以調節神經系統,讓我們更接近重新正向融入世界的目標。

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把深藏體內的情緒挖掘出來─帶著好奇心描述它(甚至為它命名!)從而奪回控制權。這樣一來,你不需要耗費太多心力就能把情緒當做一種入侵,而不是內在的一部分,並且輕輕鬆鬆擺脫它。

【練習】挖出深藏的情緒

一旦挖出深藏的情緒,你可以再提出一些問題,繼續抽離體內的情緒,並揭露它以前阻礙你的方式,或者你以前成功控管情緒的方式。當你提醒自己曾經成功擺脫相同情緒,就會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再做一次。例如,對於上表案例中的悲傷先生,你可能會思考以下幾點:

• 悲傷先生以前如何限制你的生活?

• 你曾經成功控制悲傷先生,如何又被他抓回來?

• 悲傷先生這次如何阻礙你?

• 是什麼在幫助悲傷先生再次給你帶來問題?

• 當你對悲傷先生的抵抗力變得更強時,你認為悲傷先生為了留在你的生命中,可能會採取什麼樣的終極手段?

• 過去你是如何擊敗悲傷先生的?

• 悲傷先生不喜歡你生命中的誰?

上述問題有助你釐清誰是你的社會支持者,什麼因素「助長」了負面情緒(例如整天躺在牀上),以及什麼事物可以繼續將悲傷先生與你分開。你並不悲傷;你只不過是被悲傷(悲傷先生)困擾的人,有時悲傷(悲傷先生)會控制你。

(本文摘自金尉出版《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超過25 種療癒技術,擺脫情緒內耗,提升自我認同》,作者:塔米.米勒)

標題:治療心理該如何擺脫情緒壓力? 專家:「一方法」挖出內心深處的自己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7222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