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台語與台灣文化教學 漢學學者與作家齊聚特裏爾
發表於 2024-11-17 22:01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中央社記者顏若瑾柏林17日專電)德國特裏爾大學(Trier University)漢學系7日至9日舉辦「台灣教學拼圖國際工作坊」(Mapping Taiwan Teaching),邀請11位來自德國、英國、西班牙、奈及利亞與台灣的漢學者、華語教學教師、藝術家與作家與會,從不同領域分享各自專業的台灣教學經驗與方法。
負責籌辦此次工作坊的特裏爾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費陽(Thomas Fliss)表示,這次活動聚集來自各方對台灣有深入了解的教授與老師,希望擴大台灣學的研究與教學範圍,特別是在書寫、口說與表演等方向,「透過台語,和台灣其他非華語的語言(客語及原住民語等),才能全面認識台灣」。
來自台灣的講者有詩人吳俞萱、作家路寒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副教授黃雅英,留法教師劉展岳,以及德國華語教師李孟蓁。
吳俞萱引領開幕當天的第一場講座以「心」為主題,挑選「恐」、「忍」、「怒」、「忠」與「慢」5個中文字為架構,輔以多樣的音樂、電影與文學作品為內容。吳俞萱說,「希望藉此探索台灣為什麼如此迴避個體的心意和意志由意志,歷史發展和藝術作品又如何反應我們隱藏的心」。
費陽說,藝術家與作者不同於學者,對台灣有學術外的草根了解。吳俞萱曾經在好幾個國家待過很長一段時間,不但了解自己的文化,也知道國外怎麼看待台灣。
費陽說,因為他自身的漢學背景,從聲韻學的角度覺得台語是除了華語之外貼近台灣生態的語言,在台灣社會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台灣國內與國外卻相當被忽視。
路寒袖出席8日的線上講座,介紹多首自創並獲獎的代表性歌謠作品,包括「春雨」與「春天的花蕊」。路寒袖說,「在威權統治下,台語被認為是低俗的。」因此社會解放後,他開始努力用母語創作。
路寒袖說,「我的母語是台語。」在當時威權時代下,不管是閩南人、客家人或是原住民,台語在文化戲劇裡被視為貶抑的本土文化;此外,傳統的台語歌透過押韻來歌謠化,他為了打破這種觀念開始創作將詩作與流行音樂結合。
路寒袖說,「寫歌不是我的目的,是我的手段」,而共鳴是文學裡很重要的東西。詩人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以傳達透徹的情感。
留法教師劉展岳說,「老師也是人」,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必須自己覺得有趣。他在教學課程中加入表演藝術元素,透過說與唱方式,引領法國學生學習台語,也玩起布袋戲等,讓學生透過創新的方式,加入個人化的元素,讓學習語言具象化與真實連結。
黃雅英說,海洋大學華語中心長期研究海洋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如何與基隆在地長者、漁民進行跨世代的共同學習,透過創造情境與機會,讓外國留學生透過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目的語言」,今年9月出版了一套全新的華語教材。
李孟蓁說,她在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華語與台語,可惜的是目前面臨經費不足的窘況,學校可能會停掉台語課。
費陽說,近20年來,台語的推廣與教學廣受政府、學術界與民間團體的重視,「台語和其他非華語的台灣語言在未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目前還很難說,但是希望台灣人多使用自己的語言,保持多語言的環境」。
工作坊是2022年2月起「台灣做頭陣」(Taiwan as a Pioneer,TAP)研究計畫的一部分,計劃獲得德國教育及研究部200萬歐元支持,是波鴻(Bochum)、杜賓根(Tuebingen)與特裏爾(Trier)3所大學的漢學系共同執行的4年期研究計畫。(編輯:韋樞)1131117
標題:推廣台語與台灣文化教學 漢學學者與作家齊聚特裏爾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8079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