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匱乏、不滿警察 法國郊區結構問題燒出大暴動

發表於 2023-07-03 07:34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2日專電)法國非裔少年拒攔檢遭警槍殺所引起的暴動即將進入第6天。除究責外,憤怒星火燎原反映的結構性問題更值得探討。專家指出,資源匱乏與警察執勤態度都讓郊區青年感到不公與被剝奪。

法國非裔青少年奈爾(Nahel)因拒絕臨檢遭員警近距離射殺,且警方又在第一時間隱瞞真相引眾怒,掀起全國連5晚的郊區暴動,目前累積已超過2000人被捕。

儘管情況在昨晚稍稍趨緩,但過去幾天的抗議示威已演變成暴動,暴徒放火砸毀路邊商家玻璃門窗,焚燒車輛與垃圾桶,甚至到圖書館、學校、商場等機構內縱火。暴徒闖入商家打劫事件也層出不窮。

騷動失控,滋事份子行徑造成公家以及民眾私人財物損失,嚴重影響生活,引發民眾不滿,許多人都表示:「憤怒可以理解,但脫序行為不行」。

此次暴動可謂2005年全國暴動之後最嚴重的郊區騷亂。法國媒體也開始分析,為何青年奈爾之死會傾刻燃起巨大眾怒?青年如此容易受同儕和社群媒體煽動,反映出法國郊區的結構性問題?

著有「法國年輕世代」(Jeunesses françaises)等書的社會學家特龍(Fabien Truong)接受世界報(Le Monde)專訪,指出示威者大多是和奈爾年齡相仿的男性,他們會如此激動的原因,就是「這個人很可能是我」。

長期研究、走訪郊區年輕人的特龍表示,他們都有和警方爭吵、衝突的回憶,「在家門口不適且重複的盤查讓人難堪,帶來壓力,長期以往,催生深層的憤恨」。據他說,警察會假設青年在家附近徘徊不正常,要求他們自證清白,「懷疑的思維幾乎根深蒂固」。

「他們和國家的關係向來沉痛,國家沒實現承諾。這一部分解釋了郊區居民的政治不滿,以及對公權力象徵的不信任」。

世界報今天刊登另一篇分析報導,訪問數位第一線郊區教師,了解這些「敏感學區」學生的經歷與想法。

巴黎郊區理化老師齊拉茲(Chiraz)證實了說法。她說郊區的孩子經常目睹警察盤檢、搜身、謾罵、追捕與暴力糾紛,「警察暴力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不覺得警察是種保護」,她和同事都觀察到「不公」的情緒。

特龍強調,年輕人拒絕盤查並逃離不一定代表他們作惡,2005年因拒檢逃跑卻誤觸高壓電而亡的兩位男孩最後證實沒有犯罪。

國中史地老師馬洛(Benjamin Marol)也觀察到學生對「警察的恐懼」,學生曾告訴他,「即使沒做錯事,看到警察就是開溜」。

史地老師克萊爾(Claire)就在案發地巴黎西郊南泰爾(Nanterre)執教,許多學生都認識奈爾。她工作中感受到學生的絕望與憤怒,形成某種「虛無主義」的傾向。

哲學家布魯克納(Pascal Bruckner)也向費加洛報(Le Figaro)表示,除了對法國政府與其機構的不滿外,郊區青年還出現了「摧毀改善生活動力的虛無式幻覺」。

除了對警察體系的不信任,熱點區域的貧窮與資源缺乏也是結構性問題。齊拉茲指出,該地區的貧窮率接近40%,「缺乏公共服務,使他們感覺像被拋棄」。另一位史地老師暨教育作家夏巴尼(Mohand-Kamel Chabane)分析:「我們教導公民權,卻是他們生活中常匱乏的東西」。

特龍也表示,在這些地區貧窮和不安全是事實,「因此這份怒火是政治的,來自於剝奪與不公的共同經驗」。

他認為,「這些人不反對警察或政府;相反地,他們力求活在安全的空間」。

特龍強調,走出危機的方法之一,是警察改善對待郊區居民的態度,要能區分現行犯與一般居民,遵守法治與公眾服務,不該把所有郊區青年都視為潛在罪犯,「要更親民的警察,以針對性的行動與不同等級的施壓來建立公權力,但這需社會整體改革才能達成」。

法國警察射殺臨檢不停的駕駛並非首次,警方發言人說,去年就有13人因此喪命,今年,包括奈爾在內則有3人在類似情況下死亡。檢方表示,法官已經以故意殺人罪正式調查涉案警察。(編輯:陳承功)1120703

標題:資源匱乏、不滿警察 法國郊區結構問題燒出大暴動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872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