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作者徐世鑫(棒喬飛)進入股市初期採取股票價差操作一無所獲,2009年開始訂下計畫,與女友合力認真存股。2011年存到430萬元,年領30萬元股利。2018年買屋自住,隔年實現年領百萬股利目標,並於2020年45歲時正式離開職場。
身為存股十幾年的人來說,最近幾個月接觸指數投資,讓我學習到很多不同的觀念。
一旦接受這樣的觀念,習慣了股市的漲跌,接下來就會把這種投資想法加以衍伸。比如,大台北瓦斯獨佔市場,那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幾乎都是台灣代工,所以我把前幾大的代工廠都買下,等於我獨佔了筆電代工市場。買下仁寶、緯創、廣達、英業達,這些公司股票都買下,不管代工廠訂單如何移轉,我都是股東。
有了一籃子股票的想法之後,就開始接受一籃子金融股,一籃子電子通路,一籃子電信股...等等,然後就變成高股息ETF。
而當我有了科學典範的概念之後,我開始接觸指數投資。而指數投資的一些觀念,和存股不同。所以必須拋棄過去存股的思維,依照典範的指導去思考,就能瞭解其道理在什麼地方。不要用存股思維去看待指數投資,因為不同的典範或是理論彼此之間無法比較。
指數投資給我的第一個觀念是,股息就是賣股票,所以配發股息就是左手換右手。這道理在什麼地方呢?看下表就可以了解:
之前存股的時候不喜歡賣股,覺得賣股就像割肉,我身上股數變少,總有一天股數變成零。而領股息就像果樹一直長果子,雞每天生蛋,生生不息領到永遠,感覺美好。所以一旦將感性轉換成理性,把自己的想法轉換成數學,這時候就知道兩者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