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壽開第一槍「新住院醫療保險附約」停售 高CP值實支實付險走入歷史?
發表於 2023-07-06 22:11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上週有媒體報導,由於去(2022)年防疫保單,讓整個產險業的理賠金額超過2300億元,造成多家產險公司必須靠現金增資才能度過難關,今年以來的「後座力」也開始出現。
意外險保障大縮水
也就是說,今年以來多家產險公司新出的意外險保單,普遍都有「保障大縮水、保費提高」的特色。有的,則是直接推出「新續保版」,但多項保額減半、保費漲價,保戶如果不願接受,保險公司就不再續約;另外,受創嚴重的產險公司,甚至意外險商品不再銷售,既有保戶到期也不再續保…
之後,被稱為「地表最強實支實付險之一」的台灣人壽「新住院醫療保險附約」在上周五(30日)突然宣布正式停售,令市場上措手不及。接著,又傳聞宏泰人壽「醫吉讚醫療健康保險附約」也在(7月4日)停售,使得市場上開始憂心,市面上高CP值的實支實付險即將正式走入歷史。
看到這則新聞,就讓筆者想到一直以來,存在於保戶心裡的一道迷思—搶買高CP值保單。一般來說,所謂「高CP值」保單的定義,就是「用最少的錢,買到最高(多)的保障」。
過去,筆者也曾寫過不少篇的文章,幫讀者們比較同類型(或具有類似功能)保單中的「保障金額、項目」,以及「在同一性別、年齡、投保單位下的年繳保費」,藉此突顯某些保單確實具有「低保費、高保障」的效果。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鐵定不會有人想買「比別人貴」的東西,特別是當市場上,還有更多「功能差不多,但價格更便宜」的物品時。但實際上根據筆者的長期觀察,市場上對於「高CP值」的保單,其實還有另一個保戶們最為「吹捧」的定義—「同一保障金額及項目下,保費硬是比同業還便宜」。
過去,市場上確實出現「同一保障金額及項目下,保費比同業還便宜甚多」的「烏龍保單」。但理論上,所謂的「烏龍保單」,主要是因為保險公司在商品設計上「存有結構性的嚴重瑕疵(實收保費低於保戶應繳保費)」。
在筆者採訪金融業這麼多年中,早些年間,偶爾也是會聽聞「某某公司推出了一張烏龍保單」。之後,銷售公司才因為商品被「洞悉其中問題」的人士(通常是公司內部人員,包括銷售的業務員)「瘋狂搶買」而發現。
近幾年,在監理及精算專業的提升下,幾乎就少有「烏龍保單」的新聞。但是,市場上三不五時,仍舊有「高CP值保單賣翻,然後導致保險公司『越賣越虧(慘賠)』」的新聞出現。
真的有高CP值保單嗎?
為了徹底了解保險市場上,是否真有「高CP值保單」,筆者實際採訪了一位曾在多家保險公司工作過的資深精算部門主管,從他專業的角度及觀察,幫許許多多糾結於「一定只買高CP值(便宜)保單」的民眾「解惑」。
這位精算主管表示,「高CP值保單」的定義,要看是什麼保單?如果是日額型住院醫療險(按照健保相關統計資料進行費率精算)或是壽險、意外險(根據國人生命表進行精算),各公司精算出來的費率,真的不會差多少。真正會有差別的地方,就只在於某些保險公司「願意讓利給客戶」。在這樣的前提下,他認為這樣的「高CP值保單」,是值得民眾購買的。
但是他也繼續補充說明,在沒有太精確發生率做精算基礎的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部分,問題就會比較大了。這位資深主管解釋,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的精算,除了得參考「發生率」之外,還有「給付金額」要評估。
然而問題就在於:「給付金額」常會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以及全民健保給付的調整而變動。實話一句: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的保費精算,「非常、非常容易被低估」。
由於這類保單在費率精算時,原本就沒有準確的發生率數字可稽。所以,當民眾瘋狂爆買這些保單時,原本就已經不是太「牢靠(精準)」的公司精算財務,可能就會更加低落。如此一來,極容易影響未來公司的財務穩定性。
因此,這位精算主管強烈建議民眾在買保單時,不能只看「同一理賠基礎下,同一性別、年齡的保費最低」,而應該要看「公司未來(長久)的財務穩定性」,以及「真正發生理賠後,是否會遭到特別的刁難」?
具有太高的「道德風險」
就以去年發生滿大爭議的某公司醫療險保單為例,他認為單從費率精算的角度來看,不能說它一定是「精算錯誤」的烏龍保單。因為就他的了解,其在費率定價上,存有「公司高層希望透過低費率,讓公司業績能快速增長」的心態。
只是,該公司未考慮到短期保費大量增加,短期來看雖然對公司來說是一大利多,但絕對是「短多長空」。這位精算部門主管再三強調,就如同之前市場上,大家都瘋狂買進的保單(像防疫險)一樣,保險公司絕對不要認為那是件好事。
這位精算部門主管確實觀察到,市場上有些業者為了業績快速成長,而努力推出一些讓民眾「瘋買」的「高CP值保單」,例如失能險或可副本理賠的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
但他也同時提醒,這兩類商品如今,都已具有太高的「道德風險」。而這裡所謂的「道德風險」,一是來自於以下所提到的「遊戲規則的改變」,另一個則是來自於越來越多的「詐保案件」(例如之前台北地檢署起訴109位,包括醫師、產婦及保險人員在內,涉嫌詐領保險費的禾馨案)。
也就是說,有時市場上某些保單之所以「慘賠」,可能是因為「遊戲規則」的改變,並非是「商品設計上的嚴重瑕疵」。舉例來說,銷售防疫保單的產險公司,之所以「慘賠」,主要是因為有關「確診」的條件放寬了;而某些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之所以「慘賠」,主要是與「健保給付範圍變動」有關(例如健保不給付新式醫療,或是健保只給付效用較差的藥,就會讓民眾轉向自費醫療)。
這位非常資深的主管承認,過去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在計算保單費率時,的確從未考慮到涉及「行為科學」層面,或是「遊戲規則有可能改變」的「道德風險」這一塊。且他也覺得這部分的納入精算參考,應該是各保險公司在設計相關商品時,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對於投保民眾來說,以上這位資深精算主管談話的最大重點是:某些保單的保費太過便宜(遠低於同業或同類型保單水準),恐怕對保險公司及所有投保的保戶來說,都一定不是件好事。
因為對保險公司來說,理賠率及金額過高,將會嚴重影響保險公司的經營穩健性。而當保險公司無法長久經營之際,保戶很可能面臨理賠上的刁難(短、中期),以及未來更需要保險提供保障時的保障中斷(長期)。
最後,筆者也想在提醒「老覺得保險保障不足」的民眾能夠「醒一醒」。因為首先,有些高額風險,連專門「對治風險」的保險公司都不願意承擔,民眾怎麼可能再透過「買保險」,來將風險轉移?而從這一波波停售及漲價潮中,應該已經足夠讓民眾們「感同身受」了。
其次,風險管理的方法很多,買保險固然是其中一項方法,卻不是風險管理的全部。再說了,許多民眾所謂的「風險」,絕大多數恐怕也是被銷售人員,以及醫療院所「創造」出來的「過度醫療」。
所以,就如同許多消費只是「想要」,並不是真正「需要」一樣,民眾恐怕必須有一正確認知:保險買越多,並不能為自己身體或財務,帶來更多的健康,恐怕只是更多金錢、生理與心理上的負擔罷了(有關這部分,請見筆者之前的專欄文章)。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標題:台灣人壽開第一槍「新住院醫療保險附約」停售 高CP值實支實付險走入歷史?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2019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