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N經濟通》亞洲國家危機 比台海問題嚴重

發表於 2023-07-11 08:00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自2020年起,台灣已連續3年人口呈現負成長,預估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本報資料照)

2052年 台灣人口將低於2000萬

〔記者李綺雯/綜合報導〕俗話說:「人力即國力」,對一個國家來說,人口代表生產力與競爭力,低迷的生育率將使國家稅收減少、支出增加,甚至還可能瀕臨「滅國」危機。

近年少子化已成為社會重視的議題,尤其亞洲國家出生率降低的情況更為顯著,以台灣為例,人口數在2019年達到最高峰2360萬人後,自2020年起,台灣已連續3年人口呈現負成長,2022全年新生兒人數僅13.8萬人,更創下歷史新低,預估30年後,台灣人口將低於2000萬人。

根據統計,生育率最低前5名全由亞洲國家拿下,分別為南韓(0.78%)、香港(0.8%)、台灣(0.87%)、新加坡(1%)、澳門(1.1%),鄰近的日本同樣難逃生育率低迷的窘境,生育率僅1.3%,甚至連身為人口大國的中國也被印度超車。

「未來主人公」減少,意味著國家未來將面臨勞動力不足、高齡化以及人口結構改變等許多問題。

生育率最低前5名均為亞洲國家,分別為南韓、香港、台灣、新加坡、澳門。(法新社)

南韓18歲前 每月可台幣2.3萬

為拯救低迷的出生率,許多國家紛紛祭出政策鼓勵生育,南韓政府過去已投入超過280兆韓元(約台幣6.7兆),希望能刺激生育,不過生育率仍屢創新低。近期南韓政府擬定新對策,包括:每位孩童18歲前每月可領100萬韓元(約台幣2.3萬)津貼;延長夫妻育嬰假,並規定男性至少請到90天等;以及男性30歲前與妻子生下3名子女就可免除兵役,不過男性生3胎免當兵最引起爭議。

日本同樣苦於少子化的窘境,據統計,2022年日本只有77萬多名新生兒,創下1899年以來新低,也是首次跌破80萬大關,與此同時,日本老齡化程度更是亞洲之冠,目前有近30%人口為65歲以上長者。對此,日本政府擬定自明年起,每年編列3.5兆日圓(約台幣7700億)投入兒童相關預算,如:擴大補助有小孩的家庭;強化托育與女性產後服務;創造更友善的育兒職場環境等,雖然政策看似完善,不過如此大撒幣也遭批評這些龐大的開支該從哪來,因為日本目前是世界上負債率最高的國家。

至於去年生育率首次下跌的中國,儘管人口依舊維持在14億,但2022年出生率已降至1000萬人以下,人口同樣有衰退危機,雖然中國已於2021年開始實施三胎政策,並推動減稅、延長產假、加強醫療保險、住房補貼等措施,但生活開支和教育壓力仍是年輕人不婚不生的最主要原因。

儘管這些促進生育的政策效果不彰,不過各國政府恐怕也只能持續投入,因為少了些政策,人民的生育意願恐怕還會更低。

家庭、工作難兼顧加上經濟考量,越來越多年輕人傾向不婚不生。(歐新社)

港、日放寬移民政策 搶海外人才

除了制定刺激生育率政策,亞洲各國也在研擬是否放寬移民政策,吸引海外人才,應對逐年萎縮的人口數。由於日本出生率低加上老年人口逐年增長,預計2070年人口將減少3成,為此,日本必須在2040年前將海外工作者的數量增至超過600萬人,才能維持日本經濟高增長的目標。

日本將目光放向畢業於外國頂尖大學的高等人才,推出低門檻簽證「J-Find」,延長在日本停留期限至2年,方便剛畢業的年輕人尋找工作;另外還有適用於高階人才的「J-Skip」簽證。

受政治與疫情因素幹擾,近年人才流失、出生率驟減的香港,同樣積極招攬國際人才,特首李家超打算對高薪或高學歷族群廣發通行證,可以在香港停留至多2年,持證期間也可自由找工作;另外,港府時隔8年再次開放投資移民,盼吸引企業與人才進駐,振興疫後經濟。

日本與香港均放寬移民與簽證條件,盼引外國人力填補。(彭博)

高齡+少子化 加劇產業缺工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說平均每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屆時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將逾20%,無論是人口老化或少子化對社會運作的影響可說是相當廣泛,以教育方面來看,部分台灣大專院校自去年底起陸續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隨著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有些學校最終只能黯然退場,同時在勞動人口方面,疫情解封後,踏入職場的新鮮人減少,我國餐飲住宿服務業、製造與營建業、電子資訊業等均出現缺工情況。

財政方面,年金與健保也會因人口進入倒金字塔結構,使虧損越來越大,同時加重家庭扶養負擔與社會福利開支,醫療與長照需求增加,若少子化問題持續惡化,終將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削減總體競爭力。因此,如何扭轉現今「生不如死」的常態,將是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

國家人口結構因少子化出現斷層,高齡化社會對醫療與長照等需求將大幅增加。(歐新社)

標題:LTN經濟通》亞洲國家危機 比台海問題嚴重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2139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