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相繼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通膨削減法》、《晶片法》等,如果這些法案成功,將增強美國人對政府有能力在民主及市場經濟框架下促進繁榮的信心。然而,美國期刊《》指出,美國政府的經濟議題危險地忽視全球秩序問題,「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仍不完善。
《通膨削減法》引發不安
歐盟最近在準備新工具,因應不太和善的地緣經濟現實,例如單方面依賴中國的原材料或俄羅斯的能源,並且有所進展,而且在德國國家安全戰略及歐盟經濟安全戰略做出更多承諾。然而,歐盟仍對「權力」成為國際經濟關係主要決定因素的世界保持警惕,因為如果叢林法則主導,那麼歐盟將比現在更無力捍衛其價值觀及繁榮。
全球經濟秩序惡化
然而,《外交政策》指出,以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銀行(World Bank)、20國集團(G20)等組織為中心的全球經濟秩序惡化,這很難歸咎於拜登政府,美國政府的國內計畫其實只是因應美國經濟。
其次,雖然氣候變遷最終成為國際貿易的首要議題,但目前不確定在世貿組織支持下推動「脫碳」(decarbonization)的多邊談判是否實際,也不確定現行規則是否能適應政府為了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而採取的行動。。
第三,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速度快於國際規則的制定速度,規則制定的進展更可能來自七國集團(G7)等規模較小的組織,而不是世貿組織或20國集團等更廣泛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