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不會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這個問題最近引起廣泛討論。「資產負債表衰退」這個觀念的創始者是野村證劵的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已故台灣政治家辜寬敏的長子),如今他也成為各界對此問題爭相諮詢、邀稿和採訪的對象。
筆者在一文中指出,中國已經有將近20年固定資產投資佔 GDP比重高於40%。另一個曾經有過類似經驗的國家就是1990年前房地產泡沫還沒破滅時的日本,而且比重還沒有中國此刻來得高。在這樣共同背景下,日、中兩國先後進入資產負債表衰退並不意外。
中國擴大敗政支出空間有限
中國未來在財政政策的空間,來自支持消費的社福和健保支出,要能夠長期支撐這個政策,就必須在供給面上進一步開放私營經濟,才能藉由薪資成長提升消費和相對應的稅收。
然而,辜朝明對中國政府用擴大財政支出應對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建議,最大的挑戰來自於中國可以再繼續擴大基礎建設和公共工程的空間非常有限。過去30年中國的基建投資已經嚴重泛濫,很難再找到具投資價值的項目。如果勉強為之擴大基建投資,只是徒然造成金融壞帳的積累攀升。辜朝明也警告:日本過去幾次用財政赤字擴大基礎建設之後,只要一旦停止通貨緊縮的問題立刻再度浮現,難以擺脫資產負債表衰退的惡性循環。這其實解釋了為何中國目前對於使用基礎建設提振經濟景氣的態度趨於保守。
我們認為,中國未來在財政政策的空間,來自支持消費的社福和健保支出,要能夠長期支撐這個政策,就必須在供給面上進一步開放私營經濟,讓提供中國90%工作機會的私營經濟壯大,才能藉由薪資成長提升消費和相對應的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