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共鳴:重構信任體系 讓“數字石油”歸還至個人
發表於 2023-07-25 14:34 作者: 歪脖三觀
作者:翁浩,歪脖三觀聯合發起人
作爲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一環,我們的信任體系已然被資本和大數據爲代表的軟性極權所操控。人類日漸失去數據主權,甚至最爲寶貴的自由意志。借助區塊鏈和零知識證明技術,我們終於有望以“數據共鳴”的方式,取代消費享樂和算法引導,奪回喪失掉的個人數據掌控權。
現代資本主義已變成新的軟性極權主義,它以強迫的消費和算法的引導,塑造了虛假的意識,矮化了我們的思考能力,阻礙了一個更好的社會的誕生。人們過着單調重復的生活,被迫加入各種生產組織,接受資本的剝削。
而Metaverse這樣的新生事物,更是極容易被各種算法、敘事所操控,人們的思維和行爲都在無形中被塑造。
我們日漸失去最寶貴的自由意志。
01、信任的演進: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
信任這個概念,一直貫穿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它不僅是人們之間情感連接的紐帶,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粘合劑。在早期社會,人們需要信任彼此,以便共享資源,進行狩獵,因此建立了最初的社區。如果沒有信任,人類就無法進行有效的協作,人類社會在初始階段可能就會消亡。
隨着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社會越發復雜,信任的價值越發顯現。人們持有各種信用貨幣,信任央行能夠保證貨幣的購买力;人們把勞動所得的錢換做銀行的儲蓄,信任銀行、法律以及監管機構會保障資金的安全;人們在深夜的城市街頭漫步,信任陌生人不會對你產生威脅,信任城市的治安機構能夠保障人身的安全。這種信任的擴張,使得人們能夠在更大規模和更高效率下進行社會交換,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商業交易,條約籤訂,乃至國際外交,無不需要信任作爲基礎。
然而,歷史告誡我們,信任的濫用會導致嚴重的後果。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美國投資銀行濫用投資者對他們專業能力的信任,制造出一堆風險極高的金融產品,最終導致全球金融體系的崩潰。還有Facebook的數據隱私醜聞,億萬用戶對Facebook的信任被濫用,他們的個人數據被無節制地用於商業推廣和政治宣傳,這嚴重損害了全球範圍內的數據隱私權益。
因此,如何在陌生人之間建立和維護高質量的信任關系,同時管理和減少信息的不對稱,從而避免信任的濫用,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
02、信任的建構:敘事的力量
信任的形成是個復雜且微妙的過程,它通常基於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則大多取決於我們所處的敘事環境。不過,這個敘事環境並非自然生成,而是由特定的個體、群體或機構控制和塑造的。他們不僅決定哪些故事會被講述,還決定這些故事會被如何講述。這就是敘事權力。這個概念可能聽起來有些抽象,但實際上它無處不在,例如新聞報道、歷史教科書、電影、小說,甚至是品牌廣告。
敘事,其實就是把復雜的現實情況編織成易於理解和記憶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強調某些細節,塑造特定的價值觀和主題,形成一種特定的解讀框架。日積月累,這些故事形成了我們的固定印象,從而影響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甚至對他人的信任。比如,可口可樂的廣告總是會構建出一幅快樂、溫馨的生活畫面,我們就會潛意識裏把"可口可樂"與美好時光聯系在一起。
歷史上,敘事權力常常握在王權和神權手中,他們通過控制敘事來維護信任鏈。古代君王會聲稱自己是神的後代,以此來保證他們的統治地位,讓人民對王權充滿信任;宗教權力會通過宗教教義,比如《聖經》、《古蘭經》等,構建特定的宗教敘事,進而維護他們的信仰體系,讓信徒對教廷充滿信任。而印度的種姓制度則通過深遠的宇宙創世神話爲其等級秩序提供了神聖的正當性,塑造了一種人們無法挑战、至今仍然有上億人接納的信任體系。
隨着歷史的推進與科技的發展,這種敘事權力的分布开始發生變化。科技爲我們帶來了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故事,也帶來了更多的敘事權力。不僅僅是政府,教育機構,甚至每個普通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分享他們的故事,塑造他們的敘事。這使得敘事更加多元化,也使得信任的形成更加復雜。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敘事權力的集中就此消失。相反,新的力量正在把握敘事權力,他們就是資本和大數據。通過控制科技,利用大數據,他們在重新定義我們的敘事環境,進而改變我們的信任體系。他們的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商業領域,也正在改變我們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
03、數字時代的信任:資本與大數據的敘事控制
自工業革命以來,科學理性的敘事逐漸主導了我們的世界。電力的廣泛應用、飛機的發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興起,每一個科技創新的步伐,都在改變着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讓我們對科技抱有了前所未有的信任。我們相信科學和技術是解決問題、改善生活的關鍵。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科學的敘事權力正在被資本和大數據重新定義。
進入20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中消費主義和大數據的崛起,給權力爭奪帶來了新的轉變。大公司和政府通過收集和分析大數據,以消費者的喜好和行爲爲依據,制定出更精准的營銷策略和政策決策。這使得他們重新掌握了社會的敘事權,塑造和引導公衆的觀念和行爲。在這個過程中,資本並不是簡單地接受科學敘事,而是主導和塑造科學敘事,將科學和商業利益結合,引領了科技創新的方向。
以社交媒體爲例,雖然起初被視爲自由表達和全球連接的工具,但現在更多被視爲推動消費主義和個性化廣告的平台。大數據技術使得社交媒體公司能夠精准地了解用戶的喜好、習慣和行爲,然後將這些信息轉化爲推動用戶消費的工具。我們不再是社交媒體的用戶,而是成爲了產品。我們的行爲、感情甚至信任都被算法解析並轉化爲資本的利潤。
我們不再僅僅信任科學和技術,我們也开始信任那些掌握科技的資本和品牌。我們信任他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信任他們的算法推薦,在愈發復雜的科技面前,也選擇信任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解釋。
然而,這種信任關系並不是平等的。資本和大數據控制了敘事的權力,他們獲得了信息的篩選和排序的權力,決定了哪些信息可以獲得人們的優先注意。他們正在塑造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定義普通人的需求和欲望。
這種敘事權力不再只是關於科技的理解,而是關於我們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理解和應對世界,最終將決定我們未來的社會形態和價值觀。
04、多樣性危機:單一信任體系的危害
現代社會在大數據的浪潮下,人們更愿意接受所處環境的主流敘事,信任鏈日益單一化,卻不自知其危。在這個數據主導的世界裏,我們的行爲、思維、信念甚至是夢想都被數據化,並以此來引導我們做出決策。這種量化的方式往往忽略了我們作爲個體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將我們簡化成一堆數據,我們的內在世界被剝奪了其本質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在過去,敘事的壟斷往往意味着權力的固化,成爲社會進步的障礙。比如中世紀的歐洲,長期處於教會的敘事控制之下。人們信任教會的任何解釋,新的思想觀念難以生長,社會的發展處於停滯狀態。隨着文藝復興的到來,歐洲开始重新審視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遺產,科學家、藝術家和學者們开始挑战傳統的觀念,歐洲社會逐漸走向了現代化。
這清楚地表明,多元化的敘事能夠促進不同觀點的碰撞,引發創新思考,形成新的信任體系,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而在現代社會,大數據和資本的敘事權力正在引導我們走向單一化,新的科技宗教、資本宗教重新形成,選擇性忽視或屏蔽那些創新的、不符合主流的思想。
敘事多樣性與信任的關系是微妙的。一方面,多樣性可以增強社會的活力和創新能力,促進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多樣性可能會導致信任的瓦解,形成社會的混亂。這就需要我們在敘事多樣性和信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我們需要認識到,敘事的權力不僅僅是關於信息的篩選和解讀,也是關於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定義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需要挑战權力的固化,重塑人類自由意志,促進新秩序的誕生。
05、自由意志的重塑:奪回個人數據掌控權
自由意志是一種人類的特性,人們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的控制,有能力自主決定自己的行爲,並對行爲負責。然而,在當前的資本和大數據主導的環境下,我們的自由意志正在受到挑战。
在大數據的驅動下,我們的行爲、選擇,甚至思想,都被精准捕捉並預測。我們越來越多地依賴於預測模型,而非我們自己的判斷。而資本主義的敘事又強調物質享樂和消費主義,爲了利潤最大化,他們會通過敘事制造出人爲的需求,人們被鼓勵通過購买和消費來獲得滿足和快樂。我們的自由意志正在被悄悄侵蝕。
重塑自由意志的關鍵在於從大數據和資本主義的掌控中奪回我們的數據控制權。控制自身數據不代表抵制大數據,而是要了解並選擇我們的數據來源及其應用方式。這樣,我們才能免受大數據和資本主義的操縱。
控制自我數據之所以重要,乃是因爲這些數據直接反映我們的生活,包含我們的喜好、習慣、關系、甚至情緒和思維,是我們深度理解自我,做出自主選擇的依據。我們有權也有責任防止其被濫用。
當然,奪回和控制數據並非易事,需要我們掌握數據分析、鑑別數據質量和可靠性的技巧,需要恰當的技術、資源和法律保護。然而,挑战的存在並不是放棄行動的理由,這事關我們的自由和尊嚴。生存本無意義,意義在於我們如何去發現,去創造。
06、區塊鏈與零知識證明:信任的去中心化與數據自主
區塊鏈技術,始於比特幣激進而獨立的宣言,旨在挑战現有金融系統,並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保護個體的經濟自由。這一激進的理念展現了比特幣網絡的核心精神,並引領了一系列的去中心化貨幣項目。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花了18個月的時間編寫代碼,然後在2009年發布比特幣白皮書。他在比特幣的創世區塊中嵌入了一條信息:"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作爲對傳統金融體系不公和危機的挑战。中本聰的目標是通過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建立一個公平、透明且不能被權力操控的新的金融體系。
區塊鏈技術採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工具來建立人與人的信任關系,同時也有可能賦予我們對自身數據的更大控制權。本質上,區塊鏈是一個公开的分布式數據庫,它以不可篡改和公开透明的方式儲存數據,並通過加密算法和共識機制,實現數據的安全性和一致性。這種去中心化的方式意味着數據不再由一個中心化的實體(如政府、銀行或大公司)控制,而是分散在網絡的所有參與者之間。這使得數據的掌控權得以下放,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和驗證數據的真實性。
這種分布式的信任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中心化系統中的許多問題,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战。其中一個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保證數據透明和共享的同時,保護個人隱私。這是在區塊鏈上實現自我數據掌控的重要考慮。
此時,零知識證明的出現就顯得尤爲重要。零知識證明是一種密碼學方法,它允許一方(證明者)向另一方(驗證者)證明一個斷言爲真,而無需向驗證者透露任何其他信息。這意味着,你可以證明你擁有某些數據或滿足某些條件,而無需公开任何具體的數據。這不僅能保護你的隱私,同時也能讓其他人信任你的斷言。在區塊鏈上,你可以選擇哪些數據被公开,哪些數據通過零知識證明進行驗證。它將加強我們對自身數據的掌控,使得每個人都有可能擁有對自己數據的完全掌控。
例如,在區塊鏈與零知識證明的技術下,網絡購物者的數據儲存在分布式區塊鏈上,只有購物者能訪問。而利用零知識證明,購物者可以在不透露具體購物記錄的情況下,證明自己滿足優惠活動的參與條件。
在未來的數字世界中,區塊鏈與零知識證明將共同構建一種去中心化、透明而又對隱私加以保護的數據共享模式。這一模式將我們從傳統的中心化權威機構和單一的信息體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爲我們提供了重新定義和建立信任的可能。我們可以信任這樣的去中心化協議,信任每一次基於此協議進行的公开、可驗證的交互結果。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开始信任自己——信任自己的數據權利,信任自己的隱私,信任自己在這個數字世界中作出的每一次決策。
不過我們要認識到,區塊鏈也是一種新的敘事,當一部分節點擁有的計算能力遠高於其他節點,或者能源成本遠低於其他節點,他們將獲得更大的敘事權力。亦或是零知識證明一旦被破解,也可能引發系統性的信任危機。我們需要自行判斷是否可以信任這種機制。但無論如何,它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07、數據共鳴:新型信任體系的構建
當我們回溯到互聯網的初期,人們那時往往會自行尋找自己熱衷的內容,仿佛在一座浩瀚的圖書館中,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就總能在其中尋得答案。如今,我們有機會通過運用區塊鏈和零知識證明的技術,重新奪回我們失去的數據主權,防止中心節點利用數據對我們的認知進行操控。在此,我提出的“數據共鳴”這個概念。
數據共鳴的理念源於物理學中的共振現象。當兩個頻率相近的體系接觸時,它們會开始共鳴,頻率和振幅都會呈現出一種和諧的匹配。這種現象,雖然源自物理,卻有着深刻的社會和哲學含義。共鳴並不意味着單一的復制或者服從,而是一種互動和對話,一種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同時,尋找共識和創造信任關系的可能。
和傳統的中心化機構的數據匹配相比,數據共鳴是一種基於自由意志的數據交互方式,我們有權選擇如何使用我們的數據,與誰產生共鳴,以及何時與何地進行這種共鳴。因此,我們可以創建一個分散的,去中心化的數據網絡,每個人都能對自己的數據進行主導和掌控。通過零知識證明,我們能在保護隱私的同時,分享並利用這些數據,與其他人產生共鳴。
例如,當前的醫療體系中,罕見病的患者因爲數量稀少和病症復雜,常常被邊緣化,他們的聲音在資本驅動和大數據統計的海洋中幾乎聽不到。而法律轄區的限制,又使得跨國公司無法有效整合全球範圍的罕見病病例,這就讓這些罕見病患者的困境更加嚴重,他們和家人的生活充滿了孤獨和絕望。
但是,通過數據共鳴,我們終於可以正面回應這個難題。設想我們开發了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協議,這個協議能夠鏈接全球所有罕見病患者,讓他們自愿匿名地分享自己的醫療數據,包括病症、治療過程和效果。這個協議不受任何特定機構或國家的管轄,而是一個屬於所有參與者的自由網絡。
在這個網絡裏,每個患者都不再是一個孤獨的數字,他們的數據可以和其他的數據產生“共鳴”。這個“共鳴”使得研究者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從中找出治療的可能,這爲罕見病患者帶來了全新的希望。每個個體通過數據分享和連接,爲共同的目標作出貢獻。
再例如,雖然每位學生的學習節奏和方法都各不相同,但當下的教育體系往往難以對此進行精細對待。在機械化的教育流程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被邊緣化,他們的獨特聲音在應試教育的巨輪下顯得微不足道。
然而,通過數據共鳴,學子們可以通過去中心化的學習平台找到與自己學習興趣和能力相匹配的夥伴,共享他們的學習進度、問題、解決方案和心得體會,而又同時能保護自己的隱私。這樣的氛圍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這樣的平台不被任何特定學校或機構所約束,將成爲所有求知者的自由網絡。學生不再接受被動的信息灌輸,而獲得了自主批判能力。
因此,數字共鳴是主體與未來數字世界的對話,是個體在數據世界中保持自己的聲音、同時也傾聽他人聲音、建立深度連接的方式。這是一種對抗單一、冷漠的數字社會的方式,是一種在保持獨立的同時,建立基於貢獻、公平透明的信任網絡的方式。
08、寫在最後
數據共鳴並不是一種理想化的、無障礙的過程。它需要我們具備技術素養和批判能力,掌握自我數據,懂得如何用數據表達自己,通過數據和他人交流。這是一項需要時間和努力的任務,也是一項需要技術和社會支持的任務。
因此,當我談論數據共鳴時,不僅僅是在談論一種技術實現的可能,更是在談論一種對未來社會的期待和挑战。我期待在這個由數據驅動的世界中,找到一種新的方式,以保持人們的自由意志,維護人們的人性尊嚴。人們可以挑战資本宗教和機械宇宙的敘事,也可以批判和打破現有固化的信任體系。數據共鳴,正是這樣一種強大的工具和理念,可以推動人們形成一個個新的共識群落,進而形成一個和平、公平、連接和互相理解的未來世界。
標題:數據共鳴:重構信任體系 讓“數字石油”歸還至個人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2631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