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製藥公司目前仍在押注於中國,面對許多跨國公司將重心轉出中國這一最大商業趨勢之一,逆勢而行。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這些公司的舉動表明,儘管面臨被中美緊張關係加劇所波及的風險,且華盛頓和歐洲各國政府都在推動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中國市場仍具有經久不衰的吸引力。
驅動中國市場需求的因素包括:患有生活方式相關慢性病的人口比例迅速上升,這些患者的壽命比過去要長;中產階級越來越富裕,他們更加關注健康。中國政府已承諾將提高公共醫療質量,進一步擴大基本醫保的覆蓋面。目前中國基本醫保參保覆蓋面已達人口95%以上。
中國政府也已經在向外國製藥商示好,同時重新重視民營企業在讓疲軟的中國經濟重現活力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本月,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對來自輝瑞、默克公司(Merck, MRK)、GE醫療(GE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GEHC)等美國、歐洲和日本製藥商的代表表示,外資醫藥企業將受益於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官方做出此類保證的背景是,外資企業反映中國國內的環境日益惡化,更嚴格的反間諜法以及有關部門對盡職調查和諮詢公司的突查造成了壓力。
儘管地緣政治風險與日俱增,但西方製藥商仍將留在中國,個中原因不僅僅在於中國的市場規模。
阿斯利康首席執行官Pascal Soriot在4月份的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就開拓創新而言,中國也是一個重要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