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瘡百孔的中國金融體系

發表於 2023-07-30 08:00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顏慶章 從世界看台灣-5

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由於鄰近國家購買力的急劇下降,台灣金融體系及資本市場雖避免不了若幹衝擊,但整體過程備受國際肯定。(資料照)

亞洲金融風暴 台灣表現受世界肯定

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由於鄰近國家購買力的急劇下降,台灣金融體系及資本市場雖避免不了若幹衝擊,但整體過程備受國際肯定。本人當時擔任財政部政務次長,1998年6月8日,應英國倫敦「國際策略研究基金會」(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邀請,以「台灣財金政策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角色」( Taiwan’s Fiscal Policy: Its Role in the Asian Financial Turmoil )為題演講。當時為強化演講的質感,我引用1997年12月23日「華爾街日報亞洲版」( 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的報導:「台灣表現源於巨額外滙存底、甚少外債、高儲蓄率,以及健全優異的銀行制度及低壞帳比率」( ⋯ credited Taiwan’s performance to its huge foreign reserves, low foreign debts, high savings rate, as well as its sound and healthy banking system and low bad loans ratio. ) 。所謂「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回顧台灣因應亞洲金融風暴的卓越條件,竟可毋須調整焦距,投射出中國金融體系的千瘡百孔!

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外匯儲備3.3718兆美元,高居全球首位,但2.5兆美元對外債務,排名世界第6。台灣外滙儲備5628億美元,為世界第6,外債餘額1990億美元,列名全球第39。今年7月8日「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 )報導,美國財長葉倫訪問北京時指出,中國「一帶一路」政策提供150餘國家約達1兆美元債權。不少債務國償債能力甚至意願的不足,勢將限縮中國外滙儲備資金運用的能量。但中國包括企業、地方及中央政府的總體外債,已達全國年經濟產出( annual economic output )282%,高出發達國家平均比率的256%。更令人驚悚者,中國僅15年左右寛鬆政策,造成外債規模遽增一倍有餘,完全不同於美國、日本債務緩和的增長模式,顯示中國外債增長的巨大危險!完全欠缺台灣的穩健政策。

中國「一帶一路」政策提供150餘國家約達1兆美元債權。不少債務國償債能力甚至意願的不足,勢將限縮中國外滙儲備資金運用的能量。(美聯社)

中國任「影子銀行」滋長 金融體系百病叢生

2023年1月24日,「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 ) 指出,中國前一年家庭積累2.6兆美元銀行存款。許多人士包括習近平在內,認為將出現「報復性」消費者支出,但西方金融分析師多不認同。法國投資銀行Natixis經濟學家加西亞-埃雷羅( Garcia-Herrero )表示:「人們高估中國消費者熱情⋯多餘儲蓄不會輕易花費的」。換言之,長年累月中低收入的中國人民,有高儲蓄率習慣,但不同於台灣民眾具有一定消費支出能力。習近平預期「內循環」的經濟效應,在急劇惡化的環境,中國人民必然勒緊錢包而不消費!

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台灣銀行制度的健全優異,是安全渡過金融風暴的關鍵。當前中國銀行制度千瘡百孔,加上病毒叢生的整個金融體系,值得詳加敍述。首先中國銀行制度的萬惡之首,就是欠缺監理效能!「殭屍」( zombie )級別的國營企業,及地方政府從國營銀行的巨額貸款,「打白條」替代起碼的「借新還舊」程序,使銀行徵信系統蕩然無存,政府亟需建立的監理效能也無從落實。更大決策錯誤來自2008-09年間,中國為緩和華爾街金融風暴引發中國經濟的衰退,放任「影子銀行」( shadow banking )盤根錯節的滋長。影子銀行如同傳統銀行可從事貸款,但又不受傳統銀行的監督及管理。但因而產生經濟的增長效益,中國政府忽視這項決策潛藏的風險。中國人民銀行不僅鼓勵影子銀行在貨幣市場以低利率大幅舉借,尚且放任財務槓桿操作而擴增收益。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弱化銀行效能

遲至2018年,中國監管機構才意識到影子銀行的風險,但僅關注於政府分配信用貸款的控制權。中共領導人被迫減緩影子銀行總體債務的增長,又須顧及造成失業所引發的社會問題。但地方政府依賴影子銀行資金已積重難返,尤其從事基礎建設或新市政開發更是暴利的所在。但中國中央政府的「改絃更張」,竟孕育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Vehicle, LGFV ) 的怪獸!它是地方政府的融資機制,以投資公司形式在債券市場出售債券,為房地產開發及其他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2019年,LGFV債券已佔中國公司債餘額的39%,地方政府雖不得直接參與LGFV債券交易,但地方政府獲有從事經濟建設及籌集資金的巨大功效。LGFV數量及債券餘額快速飊升,不僅弱化銀行效能,更增添金融市場乃至社會民生的危殆!

今年7月4日,「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 報導指出,僅短短五年期間,LGFV債券餘額已66兆元人民幣( 9兆美元 ),相當於中國年經濟產出半數以上,佔中國非金融企業債券市場的40%。其中風險包括:商業銀行通過財富管理部門、保險公司、共同基金、證券公司和對衝基金,買入LGFV債券。投資者多數為中國企業,外國公司認為欠缺透明度且難以分析。更嚴重者是,藉由失控資金而濫建的龎巨住宅,或已淪為不忍卒睹的爛尾工程,或交屋未久即屬不堪居住的危樓。但數以千萬計民眾的積蓄或銀行貸款,已頓時化為烏有!其中涉及銀行機構的授信,亦將造成重大損失。例如「香港/上海惠譽評級機構」( Fitch Ratings-Hong Kong/Shanghai ),本年7月17日指出:中資銀行因LGFV債務風險,將面臨嚴峻資產品質及盈利能力的壓力。

中國不僅LGFV證券價值巨幅減損,數千萬民眾購買「鬼城」及危樓將遭遇永難翻身的浩刼。(示意圖,彭博)

LGFV成金融商品 是複製美國金融海嘯版本

台灣在面對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有相當健全的銀行及整個金融體系,顯為當今中國金融體系所不具備。中國應有認知美國2008年華爾街造成波及世界金融機構的元兇。即屬美國金融機構購買次級房屋貸款( Subprime Mortgages ) 債權,隨即以證券金融商品銷售予投資銀行或一般投資人。固然1990年代美國房地產的樂觀預期,聯準會寬鬆的貨幣政策,由2000年5月的6.5%利率,一路下調至2003年5月的1%,均助長房價螺旋式的上升。促使次級房貸證券化商品,成為全球投資銀行或一般投資人高獲利投資標的。2004年6月,美國聯準會開始逐步升息,至2006年利率達到5.25%。美國房地產立即應聲下跌,導致次級房貸證券化商品兌現能力的崩潰。

本人所不解的是,中國顯然認知美國這項巨大金融災難,但2018年LGFV證券並成為交易的金融商品,不僅複製美國金融災難的版本,中國金融更因既存千瘡百孔的「病毒」:例如(1)全國中央及地方政府財政,已接近枯竭甚至破產的事實,完全欠缺美國拯救金融災難的財政餘力。(2)美國僅低價位地區房屋供給過剩,造成市價下跌,以致未能擔保銀行貸款的清償;但中國逾6000萬套空房、觸目驚心的眾多「鬼城」及無可勝數的嚴重危樓。換言之,美國僅是次級房貸證券化商品的投資損失,中國則不僅LGFV證券價值巨幅減損,數千萬民眾購買「鬼城」及危樓將遭遇永難翻身的浩刼。(3)美國當時華爾街金融機構及部分低價位房地產市場雖遭逢困境,其餘行業運作正常;但中國因持續蠻橫對抗自由民主陣營,引發美國、歐盟等貿易制裁及大型企業的紛紛撤離,已陷入百業蕭條的困境。(4)美國當時民眾及企業均能正常享有各項金融服務,包括家計單位的存領及劃撥,企業國內及跨國的資金往來;但目前中國不少銀行欠缺現金支付能力,眾多存戶長期被拒提款或僅能小額提款,企業從事業務的資金撥付或週轉,均遭遇無奈的限制。

1998年6月8日,本人於英國倫敦的演講,同時引述1997年12月24日「英國金融時報」( The Financial Times of the UK ) 及1998年1月3日「經濟學人雜誌」( The Economist ) 讚譽台灣渡過亞洲金融風暴。如今回顧台灣美好經驗的主要意義,在提醒國人要珍惜並永保台灣價值與制度!至於解免中國金融體系全盤崩解的悲劇,結合全世界資源均屬無能為力!

本人強調本文非僅是個人意見,它是國際專業人士的共同疑懼及嚴重警示。本人甚願懇切呼籲,中國共產政權一錯再錯的金融措施,蘊釀成千瘡百孔的金融體系,中國人民必將承受愈加悲慘的境遇。這是自由民主陣營加速逃離中國風險的緣由,國人更不容有心存僥倖的傲慢與無知!

(本文作者顏慶章,曾任財政部長,我國首任駐WTO大使)

顏慶章曾任財政部長,首任常駐WTO大使。(資料照)

標題:千瘡百孔的中國金融體系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2788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