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今(4)日公布7月底外匯存底5664.93億美元,較6月底增加16.59億美元,已經連續9個月改寫歷史新高紀錄,增加原因包括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挹注,以及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但與此同時,新台幣表現欲振乏力、持續走弱。央行對此強調,整體市場供需並未明顯失序,主要是受到外資調節台股和匯出股利影響所致。
值此美元走弱之際,新台幣對美元卻仍貶約1%,外界好奇為何淪為亞洲最弱貨幣?
央行外匯局長蔡炯民說明,外資在下半個月調節台股,近期又是股利發放旺季,外資匯出有美元需求,這些都是導致新台幣貶值的相關因素。根據統計,外資7月本金淨匯出47億美元,加計股利、盈餘匯出共約70億美元。
美債還是最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台灣外匯存底持有大量美債,三大國際信評機構之一的惠譽(Fitch)日前將美國長期外幣債務評級由最高的「AAA」下調至「AA+」,是否影響央行資產操作?
蔡烱民回應,央行對於外匯存底的資產配置,向來都以動態調整為原則,這次惠譽調降美國信評估計影響不大。
(延伸閱讀:)
蔡烱民認為,無論從安全性或流動性的角度來看,美債還是全球最好的選擇標的之一,央行仍會持續投資。
至於美國聯準會(Fed)今年是否還會升息?蔡烱民指出,市場普遍預期7月已經是最後一次升息,但以聯準會立場而言,當然還是會視經濟數據決定,必須持續關注通膨、就業情勢變化,最後再做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