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六個月,中國經濟有一連串壞消息:GDP增速緩慢、青年失業率創新高、外商投資低迷、出口和貨幣疲軟,以及房地產行業陷入危機。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則反擊稱,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
那麼,拜登和習近平誰是對的呢?通常情況下,答案可能介於兩者之間。
房地產危機和貧困家庭
中國經濟問題的核心是房地產市場。直到最近,房地產仍佔中國全部財富的三分之一。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新加坡分校經濟學教授安東尼奧·法塔斯(Antonio Fatas)表示:「這沒有意義,毫無意義。」
政府擔心中國會出現2008年美國式的崩潰,於是對開發商的融資設限以「去槓桿」。但這很快導致許多房企欠下了數十億美元的債務,卻無力償還。
現在,民間住房需求大幅下降,房地產價格暴跌。這讓擺脫了三年嚴格新冠疫情限制措施的中國房地產業主變得更加貧窮。
「在中國,房地產實際上就是你的儲蓄。」資產管理公司法盛(Natixis)的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說道。「直到最近,這似乎都比把錢投入瘋狂的股市或低利率的銀行賬戶要好。」
這意味著,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在疫後沒有出現消費熱潮或重大的經濟反彈。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清零之後,中國人會瘋狂消費,」加西亞-埃雷羅說。「他們會去旅行,去巴黎把艾菲爾鐵塔買下來,但實際上,他們知道自己的積蓄正受到房價下跌的衝擊,所以他們決定留住手中的現金。」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房地產之痛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緩解。
有缺陷的經濟模式
房地產危機也凸顯了中國經濟運行方式的問題。
中國在過去30年中的驚人成長是由基建推動的,從道路、橋樑、火車線到工廠、機場和房屋,無所不包。
然而,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無論從比喻還是字面上講,這種方法都開始走不通了。
在靠近緬甸邊境的雲南省,可以發現中國沉迷於建設的一個更奇怪案例。當地官員在今年令人費解地證實,他們將繼續推進一項建設永久性方艙醫院的計劃,該項目耗資達數百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