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現實!習近平60改革無進展 路透:中國經濟奇蹟實為海市蜃樓
發表於 2023-09-05 16:00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十年前提出了首個重大改革計畫,其設想在2020年將中國經濟轉型,邁向以服務業和消費驅動的西方式自由市場經濟。《路透社》近日發文分析指出,這些改革大部分都沒有獲得進展,導致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舊政策,加劇中國巨額債務負擔和工業產能過剩,也進而導致中國經濟如今的慘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路透社》4日發表題為「」一文,指出中國在2014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60項改革任務,目的是修復更適合欠發達國家的陳舊增長模式,然而改革大部分都未獲得進展,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舊政策,而這些政策只是加劇了中國的巨額債務和工業產能過剩。
中國未能實現結構調整,引發了中國下一步何去何從的關鍵問題。有分析師認為,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緩慢走向日本式停滯,但也有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緊縮。
英國劍橋大學中華發展教授赫斯特(William Hurst)表示,「事情總是慢慢摔落,直到突然崩潰」,他認為在短期內,金融危機或其他程度的經濟危機會有重大風險,給中國政府帶來重大的社會和政治成本。最終將不得不進行清算。
中國在1980年代擺脫了毛澤東計劃經濟的束縛,當時中國主要是一個農村社會,急需工廠和基礎設施。到了2008年至2009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時,中國已經滿足了其發展水平所需的大部分投資需求。
從那時起,中國名目GDP增加了4倍,而總體債務擴大了9倍。為了保持高成長,中國在2010年代擴大了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但犧牲了家庭消費。
這使得中國消費者需求佔GDP比重低於大多數其他國家,且所創造的就業機會集中在建築和工業部門,但這些職業越來越受到年輕大學畢業生排斥。這一政策重點還使中國的房地產業膨脹到佔經濟活動四分之一,並使地方政府如此依賴債務,以至於許多地方政府現在難以再融資。
疫情、人口減少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更加劇了所有問題,以至於即使中國重新開放,今年經濟也難以復甦。墨卡託中國研究所(MERICS)首席經濟學家曾林(Max Zenglein)表示,「我們正處於看到結構性變化的時刻,但我們應該要遇見這些變化的到來。我們才剛剛開始面對現實,正處於未經考驗的領域。」
中國經濟繁榮的結束很可能會損害大宗商品出口國的利益,並導致全球通貨緊縮。在中國國內,這將威脅到數百萬失業畢業生和許多財富被捆綁在房地產上的人的生活水平,從而構成社會動盪風險。
除了可能會使以債務為動力的投資永久化的短期方案之外,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有三種選擇。其一是迅速、痛苦的危機,以註銷債務,抑製過剩的工業產能,化解房地產泡沫; 二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逐步削減這些過剩產能;三是轉向以消費者為主導的模式,進行結構性改革,雖然會帶來一些短痛,但有助於中國更快、更強大地重新崛起。
如果大規模的房地產市場在失控狀態下崩潰,拖累了金融業,危機就可能會爆發。
另一個高壓力點是地方政府債務,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高達9兆美元。中國7月份承諾將提出「一攬子措施」,來應對市政債務風險,但並沒有做詳細說明。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合夥人賴特(Logan Wright)表示,北京方面必須決定就住哪部分債務,因為金額太大,無法提供全額還款擔保,而目前市場認為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
賴特稱,「當政府信譽動搖時,中國就會發生危機。當似乎存在市場風險的剩餘投資突然被切斷資金時,那將是中國金融市場出現巨大不確定性的時刻。」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鑑於中國政府對許多開發商和銀行的控制,以及資本帳戶的緊縮限制了資產的外流,這種情況風險較低。
然而透過延長調整期,來避免危機本身也存在穩定風險,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1%,且約70%的家庭財富投資於房地產。
《路透社》指出,考慮到習近平60項改革的結果,中國也不太可能積極轉向新模式。有分析師表示,2015年曾發生資本外流恐慌導致股市和人民幣暴跌,並引發官方對具有潛在破壞性的改革的反感,從那以後,這些改革計劃此後幾乎再也沒有被提及。
此後,中國放棄在金融市場的重大自由化上打了退堂鼓,而控制國有巨頭和引入全民社會福利的計劃也從未完全實現。
赫斯特表示,「在是火車有可能調轉方向並且向新模式轉變的時候,我認為他們有這樣做的願望。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非常擔心短期的政治和社會風險,尤其是引發經濟危機的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路透社》4日發表題為「」一文,指出中國在2014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60項改革任務,目的是修復更適合欠發達國家的陳舊增長模式,然而改革大部分都未獲得進展,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舊政策,而這些政策只是加劇了中國的巨額債務和工業產能過剩。
中國未能實現結構調整,引發了中國下一步何去何從的關鍵問題。有分析師認為,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緩慢走向日本式停滯,但也有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緊縮。
英國劍橋大學中華發展教授赫斯特(William Hurst)表示,「事情總是慢慢摔落,直到突然崩潰」,他認為在短期內,金融危機或其他程度的經濟危機會有重大風險,給中國政府帶來重大的社會和政治成本。最終將不得不進行清算。
中國在1980年代擺脫了毛澤東計劃經濟的束縛,當時中國主要是一個農村社會,急需工廠和基礎設施。到了2008年至2009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時,中國已經滿足了其發展水平所需的大部分投資需求。
從那時起,中國名目GDP增加了4倍,而總體債務擴大了9倍。為了保持高成長,中國在2010年代擴大了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但犧牲了家庭消費。
這使得中國消費者需求佔GDP比重低於大多數其他國家,且所創造的就業機會集中在建築和工業部門,但這些職業越來越受到年輕大學畢業生排斥。這一政策重點還使中國的房地產業膨脹到佔經濟活動四分之一,並使地方政府如此依賴債務,以至於許多地方政府現在難以再融資。
疫情、人口減少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更加劇了所有問題,以至於即使中國重新開放,今年經濟也難以復甦。墨卡託中國研究所(MERICS)首席經濟學家曾林(Max Zenglein)表示,「我們正處於看到結構性變化的時刻,但我們應該要遇見這些變化的到來。我們才剛剛開始面對現實,正處於未經考驗的領域。」
中國經濟繁榮的結束很可能會損害大宗商品出口國的利益,並導致全球通貨緊縮。在中國國內,這將威脅到數百萬失業畢業生和許多財富被捆綁在房地產上的人的生活水平,從而構成社會動盪風險。
除了可能會使以債務為動力的投資永久化的短期方案之外,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有三種選擇。其一是迅速、痛苦的危機,以註銷債務,抑製過剩的工業產能,化解房地產泡沫; 二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逐步削減這些過剩產能;三是轉向以消費者為主導的模式,進行結構性改革,雖然會帶來一些短痛,但有助於中國更快、更強大地重新崛起。
如果大規模的房地產市場在失控狀態下崩潰,拖累了金融業,危機就可能會爆發。
另一個高壓力點是地方政府債務,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高達9兆美元。中國7月份承諾將提出「一攬子措施」,來應對市政債務風險,但並沒有做詳細說明。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合夥人賴特(Logan Wright)表示,北京方面必須決定就住哪部分債務,因為金額太大,無法提供全額還款擔保,而目前市場認為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
賴特稱,「當政府信譽動搖時,中國就會發生危機。當似乎存在市場風險的剩餘投資突然被切斷資金時,那將是中國金融市場出現巨大不確定性的時刻。」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鑑於中國政府對許多開發商和銀行的控制,以及資本帳戶的緊縮限制了資產的外流,這種情況風險較低。
然而透過延長調整期,來避免危機本身也存在穩定風險,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1%,且約70%的家庭財富投資於房地產。
《路透社》指出,考慮到習近平60項改革的結果,中國也不太可能積極轉向新模式。有分析師表示,2015年曾發生資本外流恐慌導致股市和人民幣暴跌,並引發官方對具有潛在破壞性的改革的反感,從那以後,這些改革計劃此後幾乎再也沒有被提及。
此後,中國放棄在金融市場的重大自由化上打了退堂鼓,而控制國有巨頭和引入全民社會福利的計劃也從未完全實現。
赫斯特表示,「在是火車有可能調轉方向並且向新模式轉變的時候,我認為他們有這樣做的願望。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非常擔心短期的政治和社會風險,尤其是引發經濟危機的風險。」
標題:面對現實!習近平60改革無進展 路透:中國經濟奇蹟實為海市蜃樓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4090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
熱門資訊
1小時前
7小時前
8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