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N經濟通》碳捕捉緩不濟急?溫室氣體排放難解

發表於 2023-09-07 08:00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碳捕捉能捕獲、平衡人類經濟活動所產生的CO2。(美聯社)

利用酸鹼中和沉澱CO2 再予封存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隨著各國逐漸重視環境議題,節能減碳已成為全球共識,帶動電動車、太陽能等綠能產業蓬勃發展,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減緩地球暖化最有效的方式是淘汰化石燃料,因為當人類開採、使用這些能源時會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CO2),進一步加重溫室效應。

然而,由於各國目前仍處於淨零轉型的階段,尚無法完全擺脫對石油以及天然氣的依賴,因此必須藉由「碳捕捉」(CCUS),亦稱「碳捕存」、「碳捕獲」,將CO2與大氣隔絕、減少排放至大氣中的CO2,平衡人類經濟活動無法避免的排放量,以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碳捕捉技術包括:捕捉、封存、再利用,目前主要的捕碳方式是利用酸鹼中和的原理產生沉澱,以鹼性的石灰(CaO)或氫氧化鉀(KOH)捕捉酸性的二氧化碳(CO2);或是直接從空氣或海洋中捕獲CO2。

封存則是將CO2輸送至適合封存的地點,如:海洋、油田、巖層等與大氣隔絕,減少排放到大氣中的CO2,捕獲後的CO2可用於製作乾冰、碳酸飲料;或是搭配「綠氫」、「觸媒」等關鍵技術合成高附加價值的化學品。

碳捕捉技術先在空氣或海洋中捕獲CO2,將其運輸或封存後再利用。(圖/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

碳捕捉每噸成本近2200元

雖然碳捕捉技術看似好處不少,但目前仍面臨成本過高以及技術上的挑戰,現今碳捕捉技術每噸成本近50~70美元(約台幣1500~2200元),並不便宜,同時還必需投注大量資金用於日常運維工作,與再生能源技術相比,並沒有成本優勢,在執行的過程中,還有能源效率低的問題,且捕獲的CO2在儲存和運輸的過程中,仍可能對環境造成傷害。

不僅如此,碳捕捉技術對於減緩地球暖化可說是緩不濟急,目前全球海平面正以飛快的速度上升、夏季更是一年比一年還要炎熱、極端氣候成為常態,持續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更嚴峻的挑戰。據《路透》統計,截至2021年中,全球每年僅能捕獲約0.1%的二氧化碳,其餘的99.9%仍持續污染地球大氣層

此外,碳捕捉同時也存在一些漏洞與爭議,有人認為,發展這項技術等於是讓企業有藉口不轉型,尤其是身為排碳大戶的化石燃料巨頭們,如:英國石油公司(BP) 、雪佛龍(​​Chevron)、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殼牌(SHELL)都曾宣稱,可透過碳捕捉技術在開採石油的同時達到減碳效果,試圖「漂綠」以獲取政府的高額補貼,但這些企業的補碳量卻從未達標,反而製造了更多碳排汙染環境。

有石油業者藉由碳捕捉技術鑽漏洞,趁機漂綠。(法新社)

2022年全球碳排量達36.8兆噸

儘管如此,碳捕捉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因為該技術可以避免溫室氣體直接排放到大氣,降低二氧化碳的濃度,也是國際上目前公認最有效捕捉CO2的技術之一。

隨著疫後各國重新開放邊境,對燃料需求上升,以及俄烏開戰後引發的能源危機,導致各國能源轉型政策遭遇瓶頸,甚至有部分國家重擁高汙染的燃煤發電,2022年全球碳排放量已達36.8兆噸的新高,即使當前的碳捕捉技術發展尚未純熟,但隨著全球力爭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加上碳權議題正夯以及「碳有價時代」來臨,未來補碳勢必會比排碳還要更劃算,因此,如何善用碳捕捉及封存技術降低碳排,將是各國政府與企業必須重視的議題。

隨著全球暖化年年加劇,淨零減碳已成當前重要的社會議題之一。(路透)

標題:LTN經濟通》碳捕捉緩不濟急?溫室氣體排放難解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4161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