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在日本的7-ELEVEn也稀鬆平常的「內用」服務,其實也是台灣率先推出的服務事例之一。日本最早導入內用服務的便利商店,是 Mini Stop。1980年 Mini Stop 以「Combo Store」為名的第一家門市,率先在店內設置內用區(Eat-in)。
另一方面,台灣 7-ELEVEn則在2003年推出內用服務,比日本全家超商早了十年。為什麼徐重仁決定搶先日本 7-ELEVEn,導入內用服務?
徐重仁得到超商內用服務的靈感,是在2000年6月。當時他前往美國視察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
徐重仁對這家公司感興趣,是因為「這明明是一家超市,卻有一個區域讓顧客可以買了之後在店內食用」。他回想初次參訪的經驗表示,「那時我覺得好厲害哦,嚇了一大跳」。
「在入口旁就有一個可容納一百個座位桌椅的空間。顧客可以像選擇自助餐一樣,用大夾子挾取放在大桌子上,秤重銷售的日本料理、中華料理、義式料理、法式料理的熟食,然後到收銀區結帳後,在店內的內用區享用。我想超商雖然無法提供如此豐富的品項,但至少也可以設一個休息區,讓顧客可以在那裡享用餐點。」
第一就是「開發新客」
「能在店內食用商品,對顧客來說很方便」。就如同徐重仁所言,可以吸引不想把商品帶回公司或自己家裡,「如果可以當場喫掉就會買」的新顧客。
第二就是「形成社群」
「台灣超商常開在住宅區。只會在上下班時利用的商務客層,白天去上班時,超商的來客數會減少,這是無法避免的現象。家庭主婦和時間自由的學生要購物時,又常會去超市。不過只要有了內用服務,就可以提升顧客來店的機率。如果內用區可以扮演當地溝通中心的角色,就有助於增加顧客利用超商的目的,增加他們來店的頻率。」
第三則是「集客效應」
「比方說從店門前走過的人,如果看到店裡一個顧客也沒有,就會覺得「好冷清」,難以做出進門的決定。就像是用餐時間一個顧客也沒有的餐廳,大家也不想進去光顧。如果有顧客在店內用餐,對於第一次上門的顧客來說,也比較敢上門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