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錢包爲例 辨析加密殺手級應用和基礎設施神話

發表於 2023-10-10 08:21 作者: MarsBit

作者:GabyGoldberg,Substack;編譯:Yvonne,Marsbit

2018年,USV的丹尼·格蘭特(Dani Grant)和尼克·格羅斯曼(Nick Grossman)出版了《基礎設施階段的神話》(The Myth of The Infrastructure Phase),認爲是應用程序激發了基礎設施的發展,而不是後者先作用於前者。五年後的今天,這一爭論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

過去六個月的推文

如果你想快速了解,那么長話短說,雙方都有優點。基礎設施團隊認爲,更好的工具可以改善應用程序的用戶體驗,並允許开發者更快地構建應用程序,而應用程序團隊則堅持認爲,在主要技術平台的轉變中,突破性應用程序(如燈泡、飛機或AOL)首先出現,然後才激發基礎設施(電網、機場或Web瀏覽器)來支持這些應用程序的廣泛採用。

盡管我很想在這場辯論中站隊,但我認爲這種對話一开始就太二元化了。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需要不斷地相互促進發展。就像從撥號上網到寬帶再到Wi-Fi的轉變,或者從呼叫送貨到DoorDash的轉變一樣,通往成功的方向不是线性的——它是雙向的。在加密貨幣領域,我們通常喜歡立足於現有的技術或用例,但要在該領域進行構建,從根本上說,需要接受這一切都可能發生變化的事實。

在這場辯論中,有一個啓發式的概念讓人覺得是在分散注意力,那就是加密貨幣中的 “大規模採用”——爲消費者規模打造產品。在加密貨幣中,“規模”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一方面,有一些企業在外觀和感覺上與產生傳統消費品的公司類似,不過其背後存在使用區塊鏈技術痕跡,這通常用於支付(如 Beam 或 Sphere)或忠誠度(如 Medallion 或 Blackbird)。這些產品的消費者通常對加密貨幣缺乏興趣或了解,因此盡可能抽象出更多的技術,以獲得更無縫的用戶體驗。同時,在另一面,你推出面向加密貨幣原生消費者的加密原生產品——這是一個不斷增長的用戶群,他們喜歡嘗試新產品,並在其中花費大量真金白銀。

圖片來源:@WilsonCusack

盡管從商業角度來看,這兩種用戶角色都很有吸引力,但它們往往從根本上就不一致。現有的工具可能“適用”到目前爲止已經存在的用戶和應用程序——但是如果我們想要發展用戶,那么我們也必須發展基礎設施。這並不是一種二元對立(“我們需要一款殺手級應用!”),而是基於消費者需求的推動和拉動。讓我們以錢包爲例,它是生態系統中所有活動的消費者門戶:

加密錢包的第一次迭代(讓我們稱之爲錢包1.0)在用例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許多早期加密貨幣採用者都非常關心這項技術的基本支柱,比如去中心化、透明度和不可變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戶想要參與這項技術,他們需要重視或至少理解自我監管的概念。錢包1.0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MetaMask,由ConsenSys於2016年創建。2020年7月,MetaMask的月活躍用戶爲54.5萬。2021年8月,由於“DeFiSummer”到來,活躍用戶飆升至1000多萬,流動性挖礦成爲用戶激增的重要因素。當時,對於消費者來說,使用MetaMask來獲得DeFi收益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因爲MetaMask比其競爭對手更容易幫助用戶訪問協議(得到廣泛支持)。

這意味着,在此期間,成功的應用程序是在考慮到現有MetaMask用戶的情況下構建的——這些用戶擁有錢包並想要使用它。基於可用基礎設施提供的市場機會,消費者應用程序本質上是加密原生的,這是有道理的。

今天許多流行的錢包仍主要是自我托管,服務於類似的用戶群。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也看到隨着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鐘擺完全轉向了另一邊。具體來說,我們看到了工具的激增,這些工具可以輕松登錄加密錢包,因此新用戶可以參與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序(如NBA Top Shot或Starbucks Odyssey),而不必擔心助記詞。Magic和Web3Auth等基礎設施將我們帶入“錢包2.0”時代。在許多方面,這解決了錢包1.0的問題,用戶可以無縫創建錢包,並使傳統消費公司能夠在其業務中添加加密原生元素。但在其他方面,它產生了全新的問題:用戶爲每個應用程序都設有一個新錢包,而不是在所有dapp中使用幾個自我托管錢包,這幾乎就像爲每個商店獲得聯名信用卡一樣。這些特定於應用程序的錢包將消費者禁錮在垂直品牌生態系統中,並消除了可移植性的潛力,因爲密鑰不再由用戶保管。如果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資產並隨身攜帶,爲什么還要使用加密貨幣?

"雖然錢包和應用程序是用戶觸及加密貨幣的第一個接觸點,但我們將易用性和互操作性截然對立起來"。——Nitya Subramanian(Celo前產品負責人)

消費者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這一變化。錢包1.0迎合了加密貨幣原生用戶,主要集中在交易上,而錢包2.0則扭轉了這一趨勢,引入了品牌和大衆市場的消費者體驗。現在,鐘擺似乎落在了中間的某個地方——我們可以稱之爲錢包3.0,它結合了第一次迭代的互操作性(真正的自我保管)和第二次迭代強大的消費者用戶體驗。這是由像Capsule這樣的服務提供商完成的,它利用分布式多方計算使开發者能夠構建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可以根據用戶的條件與用戶資產進行交互,而不會犧牲互操作性。

隨着應用程序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匹配與完善,錢包成爲消費者身份的表達性構建模塊,生態系統的更多部分开始賦能。

而現在,情況恰恰相反。在瞬息萬變的生態系統中,立足於現有的使用案例往往令人感到安心,但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從根本上對這些案例的發展持开放態度。這正是我們感到興奮的原因。

標題:以錢包爲例 辨析加密殺手級應用和基礎設施神話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5287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