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聯準會官員釋出美國央行的升息周期或許已經結束的鴿派訊號,隨之而來的是2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8.4個基點至 4.995%。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11.9個基點至4.663%。
無獨有偶,台灣壽險業今年也大舉轉進新台幣計價的債券ETF。據金管會截至8月底統計,債券ETF總市值達1兆6,952億元,其中壽險業就貢獻了逾四成買盤量。
為何壽險業大買債券ETF?除了關鍵主因是要控制高漲的避險費用,最重要的還是看見了美債可能的落底訊號,而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無疑是長期債投的好時機,究竟是什麼訊號讓市場大戶皆連進入債券市場,而報酬率又可以怎麼算?今天帶大家一次瞭解。
(延伸閱讀:)
美債最低價,進場時機:期限溢價
然而自從2022年3月開始,聯準會飆速升息,投資人身歷其境的體驗了一波跌幅時間史上第二長且跌幅最巨大的時刻,各類債券殖利率不停竄高也使投資人開了眼界。
然而時序來到2023年尾,投資人當然想問:「跌了這麼久債券到底可不可以買了?」、「有沒有觀察美債殖利率止升的指標?」
投資人可以把「期限溢價」當成觀察市場情緒和需求的指標,根據下圖,簡單看法即是觀察10年期公債期限溢價是否在零軸之上,當期限溢價為負,則美債容易繼續探底持續負報酬,反之則容易有正報酬,而在今年10月初,我們看見期限溢價出現聯準會升息以來首次翻正,這似乎也向市場透露出債券正負報酬的交界點正在慢慢出現,當然這並不表示接下來債券將要突飛猛進,而是指不容易再破底,謹記債券的持有是數年計算,短期內要看到回升仍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