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日昨分享緯創當年碰到大瓶頸時,他嗅到機會來了,決定分割,他在半小時內果決地做了這項關鍵決策,讓旗下大將洪麗寗帶著一組人馬另成立緯穎科技,如今緯穎成為集團的小金雞。
首先是2012年,緯創另成立子公司緯穎科技。林憲銘坦承,「品牌做到一定規模,可能擠壓到客戶,如果不分割出去,如何和客戶講同樣的語言?如果仍在同一個屋簷下,許多大品牌客戶不相信你可以做好清楚的利益切割。」因此,當時他很快就決定另成立緯穎科技。
洪麗寗:我看見了機會 想出去闖一闖
畢業於台大政治系的洪麗寗,先前在緯創擔任產品事業群總經理暨營運長,在競爭激烈的科技圈獨樹一幟。不少人好奇,她為何捨得放棄在緯創的大好前程,帶一組人出去闖天下?洪麗寗笑說,「當時我看到了機會,我自己想要去的!」
其次,在2016年,伺服器的GPU(圖形處理器)訂單來了。林憲銘表示,當時GPU的訂單量少,毛利較高,內部曾經掙扎要不要接,最後決定先做了再說。他強調,「由於先前已有相關的經驗,因此,緯創能夠勇敢進行切割,並接下GPU的訂單。」如今,輝達(Nvidia)成為緯創、緯穎最重要的客戶。
對於緯創的轉型案例,前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指出,台灣企業最大的問題是,許多企業都忙於研究歷史,宛如開車看照後鏡,而林憲銘一直忙著看未來市場,他看到了機會,而且找到有執行力的人領軍,把重要的人才用在推動轉型是促使這項關鍵轉型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
台灣企業嘆人才難覓 卻吝於投資人才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委託CRIF中華徵信所今年5至7月間針對全台上市櫃公司與興櫃公司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401筆有效問卷,20日發表「2023台灣企業升級轉型白皮書」。這項調查指出,台灣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中,依序為人才、技術與資金,該報告解讀這三缺或許不是台灣企業遇到成長瓶頸的原因,而是企業主的保守心態造成這三缺的結果,導致台灣企業升級轉型的速度緩慢。
在人才培育方面,依這項調查結果,超過一半(58.4%)的企業,每年平均分配到每位員工教育訓練或培訓費用低於1萬元。這項調查顯示,企業界雖然深知培育人才非常重要,但實際投入培育人才的資金非常有限。這項調查建議,企業如果要克服缺乏人才的困境,必須展現決心勇於投資人才。
台灣企業投入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偏低
在研究發展方面,台灣企業投入研發費用的比重偏低,企業營收規模越大,研發費用佔比不增反減。這項調查指出,台灣逾6成企業(63.6%)平均每年投入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為5%以下,其中有3成更低於2%。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指出,台灣企業投入研發費用比重偏低,問卷調查中,許多中小企業年營收在新台幣20億左右,雖有獲利,但不想投入研發,這樣的企業很難進一步成長,這是嚴重的問題。
台灣企業升級轉型緩慢,企業界幾乎每年都高喊缺人才,但是卻吝於投資培養人才,平均每年投入給員工的教育訓練費用不到1萬元。研發是企業前進與創新的主要動力,最令人訝異的是,台灣企業營收規模越大,投入研發的經費比重不增反減,在自我感覺良好心態下,導致台灣企業的升級轉型速度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