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醫療:隱藏的法律風險誰來承擔?
發表於 2022-08-15 13:19 作者: 肖颯lawyer
手術機器人、遠程醫療、患者全息影像……這都是我們基於現階段技術發展可以對未來醫療做出的暢想,而隨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熱、5G高速無线通信網絡的順利建設以及AR/VR/XR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對未來醫療的期待也許正在成爲可期待的現實。
隨着AR技術的完善以及高速無线通信網絡的進一步穩定,元宇宙遠程手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大衆視野。就在一個月前,AR遠程手術平台提供商Proximie成功獲得了8000萬美元的投資,成爲近期最受矚目的元宇宙醫療項目之一。那么,元宇宙+醫療,是噱頭?是財富密碼?還是元宇宙造福於人的實際用例?醫療元宇宙領域,有哪些法律問題值得關注?今天颯姐團隊就與大家一起聊一聊這些問題。
一、元宇宙醫療,是否重蹈互聯網+的覆轍?
醫療行業傳統上是一個極其依賴醫生專業知識、經驗和實際操作的行業,想要成爲一個合格的醫生,不僅需要聰明的頭腦考入分高得嚇人的各大院校,還要有莫大的毅力才能守得住寂寞,一點一滴地積累學習。但近幾年裏,醫患關系緊張和科技進步促使人們开始思考:是否能在醫療領域使用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以提高診斷准確度、醫療質量,同時還能降低醫療成本?互聯網+醫療應運而生。
2016年,是互聯網+醫療最火爆的一年,大數據、AR/VR、AI診療等新概念都集中爆發在這一年,特別是AR/VR診療得到了資本的普遍看好。但實際上,2016年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不足,無論是4G網絡還是僅比雛形略好一點的AR/VR設備,顯然都不足以滿足遠程手術的需求。這也直接導致了在2017年國內醫療AR/VR遠程醫療領域直接啞火,全年只有一筆融資。
六年時光飛逝,今天的元宇宙醫療會比當年做得更好嗎?2019年3月,全國首例基於5G的遠程人體手術——帕金森病“腦起搏器”植入手術在北京和海南之間完成,遠程手術在我國成爲現實。2021年,隨着技術的進步和聚合,遠程手術已不再只是一種實驗性的醫療手段,甚至在腹腔鏡手術上,已經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實用價值。自2021年3月17日以來,“5G+遠程手術”系列試點在山東省拉开序幕。截至2021年末,青島至淄博市某醫院、諸城某醫院、平邑縣某醫院、費縣某醫院、莒縣某醫院等4地市5所醫院已經完成了數十台遠程腹腔鏡手術。
誠然,5G、雲計算、精細化手術機器人、AR、VR甚至XR都已經爲我們准備好,但誰也不能預判此次元宇宙醫療的浪潮會不會再次淪爲時代的塵埃。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統計和預測數據,2020年,全球醫療AR/VR行業市場規模雖然僅有19億美元左右,但其預計2021-202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應當會超過35.8%,手術部門即將成爲該領域的最大推動力。總的來說,颯姐團隊認爲元宇宙醫療擁有廣闊的未來,且現在已經初步具備了讓技術從空中樓閣落地的可能,這一次,也許真的會爲醫療領域帶來更加深刻的變革。
二、元宇宙醫療有哪些具體應用場景?
要說元宇宙醫療的落地,首先我們就要談一談元宇宙到底能爲醫療行業做些什么?從現有的實踐來看,元宇宙醫療的實際應用可能會在以下五個具有商業價值的領域落地:(1)遠程臨牀手術;(2)醫療機器人;(3)藥物及醫療器械开發;(4)數字人醫生;(5)醫療教學。
遠程臨牀手術領域,是元宇宙醫療目前最具商業开發與應用價值的領域。通過元宇宙中的AI算法,可以爲患者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手術預案;沉浸式的互動交流體驗可以在醫師和患者、家屬之間建立更加強大的信任感;同時還可利用元宇宙技術爲手術醫師提供術中實時成像和輔助操作,全方位提高手術精確度、成功率並降低風險。最後就是備受矚目的遠程手術應用,在5G網絡的零延遲技術支持下可以平衡不同地區醫療資源分配不充分的問題。
當然,元宇宙醫療也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例如手術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一直備受矚目,一旦發生元宇宙醫療事故,由誰承擔法律責任也是急需捋清的問題。
三、元宇宙醫療存在哪些法律問題?
目前來看,元宇宙醫療的法律問題突出集中在兩個領域:(1)數據合規;(2)元宇宙醫療的法律責任。
(一)數據合規
在數據方面,主要涉及患者個人醫療數據的採集、存儲、處理、傳輸等行爲。按照《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規定,該類醫療健康數據屬於敏感個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導致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危害的個人信息。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九十二條也明確提出要保護公民個人健康信息安全。
醫療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還存在特殊性,除了病患個體層面的隱私保護外,還涉及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安全管理。根據《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准、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規定,健康醫療大數據安全管理是指在數據採集、存儲、挖掘、應用、運營、傳輸等多個環節中的安全和管理,包括國家战略安全、群衆生命安全、個人信息安全的權責管理工作。由於健康醫療大數據還可能涉及國家祕密,因此,《辦法》第二條規定:我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產生的健康和醫療數據,國家在保障公民知情權、使用權和個人隱私的基礎上,根據國家战略安全和人民群衆生命安全需要,加以規範管理和开發利用。
這就意味着我們在搭建醫療元宇宙的過程中,需要尤其慎重地對待患者個人數據和醫療大數據,稍有不慎,就有引發民事訴訟甚至行政處罰的風險。針對個人醫療信息的保護,我們建議參考2020年10月1日开始實施的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所規定的個人信息收集、存儲、使用、共享、轉讓、公开等技術規範。總的來說,國家安全無小事,某知名網約車平台數十億的天價處罰還歷歷在目,元宇宙醫療行業務必做好數據合規,避免各類法律風險。
(二)元宇宙醫療的法律責任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之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可見,《民法典》在侵權責任編中構建了傳統的醫療損害責任體系:以過錯責任爲原則、無過錯責任爲例外。在刑事責任方面,根據《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條之規定,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構成醫療事故罪,醫務人員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不管追究醫療事故的民事責任還是刑事責任,問題的核心都是相關人員是否存在過失。相對於民事侵權責任來說,構成醫療事故罪則要求醫務人員存在重大過失。目前,在診斷領域,AI的數據分析結果或判斷,僅是輔助醫務人員進行疾病診斷。因此,從司法實務的角度來說,一旦發生誤診造成患者損害的責任主體大概率仍然是醫務人員,除非可以證明AI算法或產品存在重大缺陷導致了醫務人員的誤診。
元宇宙醫療與傳統醫療存在的另一個區別在於:醫療活動的參與主體已經不僅局限於醫生和患者本人,具言之,在元宇宙醫療的過程中還介入了AI、5G通信技術、雲算法和手術機器人等因素,這就導致了醫療事故的責任承擔逐漸呈現復雜化的趨勢。另外,考慮到人工智能實際應用中存在的“黑箱”問題,這就使得元宇宙醫療事故在法律實務中可能成爲一場漫長的拉鋸战,患者、醫院、設備制造商和網絡服務提供商都有可能被卷入其中,訴訟成本極高。
寫在最後
元宇宙醫療是一塊廣闊的藍海,也是一塊未被开發的金礦。但風險與收益永遠是並存的,數據合規與侵權永遠是行業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特別是現如今,AI在我國尚未獲得獨立的法律地位,也無專屬財產對其侵權損害進行獨立償付,侵權責任往往由其算法設計者、實際運營者承擔。
歸根結底,元宇宙醫療事故的責任認定是一個極其復雜化和專業化的領域,相關企業務必未雨綢繆,做好合規的同時也要對各類法律風險有所防範。
標題:元宇宙+醫療:隱藏的法律風險誰來承擔?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577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