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中兩大經濟體的債務評等陸續遭受信評機構調降,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這一事件觸發了一系列關於全球經濟健康和金融穩定性的問題,也引起了人們對於是否正面臨一場巨大的金融騙局的疑慮。
國際主權債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於 2023 年 8 月 1 日將美國最頂級主權債信評等調降一級,從 AAA 降至 AA+。惠譽表示,這主要體現於「一再發生的債務上限僵局和最後一刻才獲得解決」。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旋即對此表達強烈反對,並稱惠譽的降級「武斷」且「過時」。而同為信評機構權威之一的「穆迪」(Moody's)在 2023 年 11 月 10 日仍維持美國主權債信評等 AAA,但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
12 月 6 日再將香港、澳門的評級維持在 AA3(跟AAA相差3級),展望也下調至負面。信用評級的負面展望不一定導致迅速降級,但這是對現有評級可能無法持續的一種警告。(補充說明:臺灣是AA3,展望為穩定。)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債務評等的重要性。資本市場上的信用評估機構的評級影響著一國的信用評價,進而影響其國債利率和國際信任度。當一國的評等或展望下調時,可能會增加其借款成本,並影響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聲譽。近期的美中兩國債務評等調降引起了市場的不安,增加部分投資者憂心未來兩國惡化新債還舊債的情形,甚至引發是否會發生一場金融龐氏騙局的擔憂。
龐氏騙局的關鍵特徵之一就是「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在美中債務評等調整的情景中,投資者可透過獲取評級變化以降低資訊不對稱。
然而,根據 ,世界銀行發生過高管施壓提高中國排名的情況。若國際信評機構受到政治或其他壓力,是否會出現評等不準確的現象呢?我們將如何理解和評價這些信評內容?進一步分析,我們會在節目中與大家分享!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Two Money Lovers撰寫,現在訂閱:,除了以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還有優惠好禮大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