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蓋牌」半年後,1月17日恢復公佈青年失業率,排除在校生後,去年12月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已從去年6月的21.3%下降至14.9%,引發多數中國網友質疑為「優化數據」。多位來自不同省份的專業人士告訴美國之音,在中國整體經濟疲軟的前提下,年輕人不僅工作難找,就算有工可上,也普遍面臨薪資縮水、學歷貶值的困境,讓不少年輕人乾脆在家「躺平」。
一位因議題敏感、不願透露姓名的吳姓高階經理人告訴美國之音,即便在他所在的中國經濟重鎮長三角地區,青年就業的現況並不理想。
中國年輕人工作性價比攀低
吳先生說:「中國青年失業率高,有一種情況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你的工作失去性價比。」
相對於本土名校畢業生「人多、便宜又接地氣」的優勢,曾經風光一時的「海歸」留學生現在尤其乏人問津。吳先生說,這是因為留學歸國的年輕人,未經中國式的社會化洗禮,人情世故或圓滑度都差強人意,所以一般企業現在對他們敬而遠之。
最辛苦的是排名後段班的大學畢業生,就算在一線城市找得到工作,月薪普遍也只有5、6千元人民幣,職業專校畢業生的起薪更低,只有3、4千人民幣,這樣的收入水準要在長三角地區租房子、通勤,每月恐入不敷出。
蓋牌半年後,中國國家統計總局1月17日恢復公佈16到24歲青年失業率,在「優化」統計方式,剔除6,200萬名在校生後,這群年輕人的失業率從2023年上半年的20%區間下降至14.9%,跌幅高達6個百分點,引發中國網民質疑當局在「優化數據」,因為北京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張丹丹曾估算,去年3月青年的實際失業率恐上看46.5% ,而在長三角地區有第一手徵人經驗的吳先生也說,這失業率數字被低估的可能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