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緊張加劇 「金門」導演江松長倡和平可貴
發表於 2024-02-21 13:26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0日專電)金廈海域爭端加劇兩岸緊張之際,紀錄片「金門」導演江松長說,希望作品提醒觀眾和平的可貴與脆弱,「大家需要珍惜,要小心地往前走,不要碰觸一些讓事情更惡化的東西」。
談起「金門」(Island in Between)從上百部作品脫穎而出、入圍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江松長說,感覺拍紀錄片20年來總算達到一個裏程碑,非常開心。特別是票選者都是紀錄片圈子中的美國影藝學院(AMPAS)會員,得到同業認同,彌足珍貴。
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今天舉辦紀錄片「金門」、「食飽未」(Come Hungry)聯合放映活動期間,江松長接受中央社訪問,暢談旅美背景、「金門」拍攝動機及傳達的理念、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入圍作品中特別濃的台灣故事。
中國一艘快艇近期越界闖入金門水域,遭海巡署追緝後翻覆釀成2死,中方海警隨後在金廈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金門」角逐3月10日頒獎的奧斯卡之際,兩岸關係緊張加劇。
江松長被問及「金門」在此背景下能帶給觀眾什麼啟發時說,希望作品能提醒觀眾和平可貴,「至少我認識的台灣人都是支持和平,希望我們能好好地過日子,能好好地計劃我們的未來」。
「金門」片長近20分鐘,台灣土生土長的江松長呈現當地生活樣貌,簡述金門戰地歷史,並反思個人對台灣、中國及美國的矛盾情感,英文片名同時隱喻金門、台灣本島。
談起拍片起心動念,江松長說,金門戰地遺跡、美麗閩南建築、漂亮又平靜的自然環境深深吸引他。小時候聽金門故事,多是當兵危險、不方便、不舒服,實地到訪後才發現可用各種有趣角度看金門。他希望用台美雙國籍身分,把故鄉的故事「翻譯」給國際觀眾,幫助他們了解台灣多元又複雜的情況。
限於片長,「金門」未深入探究當地人複雜的身分認同。江松長認為,本片目標受眾並非台灣人,加上紀錄短片本來就不適合講完整歷史,他因此把作品定位為引子,期待國際觀眾對台海局勢產生興趣後,自行尋找更多關於金門或台灣的故事。
江松長15歲時移民美國,父母留在台灣,他因而對台灣懷有深厚情感。今天出席活動時,他的領口可見中華民國國旗別針,並強調「金門」是台灣片,他與監製錢孝貞都是旅美台灣人,媒體稱呼「台裔美籍」並不精確。
江松長從小懷有電影夢,促使他從高科技轉換跑道念影片製作,之後一直待在紀錄片圈子。談到紀錄片吸引他之處,江松長說,一直很熱愛旅遊,而拍攝紀錄片是能遊歷四方、認識各種有趣的人的絕佳方式。
他說:「我一直覺得,有時候真實故事比編出來的劇更精採、更好看。」
拍攝「金門」期間,江松長深刻體悟金門人背景與大部分台灣本島人完全不同,金門人對兩岸關係或對台澎金馬的感受讓他學到很多。即使這部作品目標受眾不是台灣人,他仍希望更多台灣本島人能實地到訪金門,對當地歷史、現狀與人民有更深認識,進而形塑個人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除「金門」外,台裔美籍導演王湘聖執導的「奶奶跟外婆」(Nǎi Nai & Wài Pó)也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同獎項中出現2部具台灣背景的作品。
江松長直呼開心,因為觀眾能從2部短片中見到台灣的多元性,既有長輩可愛、有趣的關係,也有台海歷史脈絡與微妙的現狀,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台灣故事。
江松長就在朝這方向努力。他的新作取材個人故事,也就是當年身為小留學生移民美國的體驗,目前處於「初步拍攝」階段,預計明年完成。
今天與「金門」同場放映的「食飽未」也是台灣主題,導演為202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得主卡蘿戴辛格(Carol Dysinger),從新北市蘆洲湧蓮寺周邊市場光景聚焦台灣美食、傳統與認同,用影像構成她口中獻給常民生活的城市交響曲。
映後座談中,「金門」拍攝手法引起熱烈討論,也有觀眾好奇「金門」傳達的政治理念在台灣得到什麼迴響。
江松長回答:「我沒有代替全體台灣人發言,但我認為,我們多數人都不想要衝突,我們渴望和平。我們想更了解局勢,以便解釋給世界其他地方的人聽,讓他們知道我們努力追求的是什麼。」(編輯:廖漢原)1130221
標題:兩岸緊張加劇 「金門」導演江松長倡和平可貴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9650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