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中毒案驗出米酵菌酸 教育部:學校午餐須當餐製作

發表於 2024-03-29 20:06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9日電)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死亡個案被驗出米酵菌酸,與變質的澱粉類產品有關。教育部表示,學校午餐依法須當餐製作,且不能使用加熱的隔餐食物及不須再烹煮的半成品。

寶林茶室中毒案驗出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小百科

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 B.cocovenenans)產生,這種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在攝氏溫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環境中,會迅速增殖,產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 案例:印尼1895年首次發現米酵菌酸毒素,當地的傳統椰子發酵餅導致數起中毒事件。過去非洲莫三比克、中國皆有案例。2024年3月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死者血液中檢出米酵菌酸,為台灣首例。
  • 症狀:會影響肝臟、腎臟和腦部,引起包括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患者可能併發血便、血尿、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四肢僵硬、呼吸困難、休克。嚴重時可能在症狀出現後20小時內死亡。國外群聚事件致死率介於30%至100%。
  • 治療: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僅能提供支持性療法,如呼吸衰竭時插管、休克時打強心劑。
  • 預防:米酵菌酸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請勿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看更多
關閉
,疑與民眾喫下的粿仔條餐點有關。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民眾,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民眾擔心學校午餐使用粿條等米製品,教育部今天晚間以文字回應中央社,依據校園食品管理工作手冊規定,食材送到學校廚房後,應立即驗收,並儲存於適當的庫存場所,避免放置在常溫狀態下,造成食材品質變化。

教育部目前暫未明確禁止各校使用粿條。教育部表示,校方須按規定,定期檢視食材,包含包裝情形、顏色、質地、味道、保存期限等,確保午餐食材安全。

另外,依據「學校外訂盒(桶)餐採購契約(範本)」,規定,學校的各項餐飲都必須「當餐製作」,不能使用不須再烹煮的半成品,或是再次加工的加熱隔餐食物。

教育部提醒學校要確實依照規定辦理,維護午餐品質和安全。縣市政府同時會派員稽查相關餐食業者,若發現衛生不良,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裁罰。(編輯:陳政偉)1130329

延伸閱讀
  • 2024/03/29 21:26
  • 2024/03/29 21:15
  • 2024/03/29 20:33
  • 寶林茶室中毒案驗出米酵菌酸 教育部:學校午餐須當餐製作
    2024/03/29 20:06
  • 2024/03/29 19:56
  • 2024/03/29 19:40

標題:寶林茶室中毒案驗出米酵菌酸 教育部:學校午餐須當餐製作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0883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