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N經濟通》無心插柳竟大賺?日本央行神操作
發表於 2024-06-14 08:00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去年日本股市表現良好,今年也有一個不錯的開局。(彭博資料照)
日銀2024年 恐逢高出脫手中ETF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去年日本股市表現良好,今年也有一個不錯的開局,十多年來一直購買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以支撐日本股票價格的日本央行,很可能在2024年成為日股淨賣家,這是自2010年開始採取此一非主要央行常見舉措以來首見。
去年日股表現強勁,東證指數上漲25%,日經225指數漲幅達28%,創下1989年以來最佳表示,在全球股市中名列前茅,是亞洲表現數一數二優異的股市。
2024年年初,日股延續漲勢,1月上漲8.4%,讓東京證交所市值超越上海證交所,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股市。今年以來,日本股市表現脫穎而出,3月4日首次漲破4萬點,刷新歷史記錄。儘管近期日股走勢略有震盪,但仍是全球投資者關注焦點。
3月11日,日經大跌984.84點或下跌2.48%,終場收38704.1點,創去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卻不見日本央行出手。央行指出,沒有進場購買日本交易所基金,引發市場投資人關注對日本貨幣政策是否變更的猜測。根據統計,去年日本央行也只進行了3次ETF購買。
至2024年6月13日,日經收盤指數為38720點。
《路透》報導,日本央行的轉變,將是一個強烈的訊號,顯示長達數十年的貨幣政策實驗已經結束。
日本央行不購買ETF。意味著支持股市可能已不再是當務之急。(路透資料照)
日銀2010年12月開始購買ETF 日股平均僅1萬點
3月13日,《彭博》消息,日本官員考慮停止購買股票ETF,因為日本股市曾創新高,無須繼續入市提供支持,且投資者似乎已習慣沒有央行的手影,前幾日的暴跌,似乎沒引起日本央行的擔憂。
Chibagin資產管理的研究部總經理Jun Morita表示,日經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價格似乎上漲至日本央行的目標,日本央行不購買ETF。意味著支持股市可能已不再是當務之急。
因此日媒報導,2023年日本央行應已在2023年轉為賣方,它出售先前為穩定金融體系而買進的銀行股,金額很可能超過ETF買入量,後者規模因股價穩定而大幅縮減。
多年來日本一直在實施負利率政策,實施了包括債券和資產購買在內的大規模刺激計劃,以試圖提振經濟,致力於創造通膨和薪資增長的正循環。3月19日,日本央行在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結束殖利率曲線控制,並結束風險資產購買以及取消負利率,這是17年來日本貨幣政策最顯著的變化。
日本央行在超寬鬆貨幣政策下,2010年12月開始購買ETF,當時日經平均指數在10000點左右。在2013年黑田東彥總裁上任後,購買額大量增加,2017到2020年間買進ETF約4兆到7兆日圓間,以實施貨幣寬鬆政策。
為什麼日本央行要大量購買?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提高實體經濟環境中的貨幣供應量。
日本央行在超寬鬆貨幣政策下,2010年12月開始購買ETF。(法新資料照)
日股頻創新高 日央幹預股市興趣缺缺
2019年,日本央行每年都買6兆日圓等值的指數基金,包含著各種日本的主要股票;武漢肺炎後日本央行更以每年上限12兆來購買ETF。後來因政策修訂為僅能在股價大幅下跌時才買入,年度購買量明顯下降,2021年起降至不足1兆日圓,2023年約2100億日圓。
隨著去年日本股市表現強勁,這樣的通膨和薪資目標正在實現。今年多數氣意願亦滿足工會的加薪要求,日本最大工會組織 Rengo 3月22日宣布日本企業已同意今年加薪5.25%,為2013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另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日本4月經通膨調整後實質工資按年下跌0.7%,跌幅較3月放緩,但呈現連續25個月下跌,反映生活成本增加抵銷加薪幅度。數據顯示,4月名義整體現金收入按年上升2.1%,加班工資按年減少0.6%,經常工資則增加2.3%,是1994年10月以來最大升幅。
三井住友信託銀行經濟學家巖橋淳樹(Junki Iwahashi)表示,「日本央行沒有理由在股市走強、經濟強勁的情況下介入。」沒想到,日本央行單純想穩定市場而進場買入ETF的舉動,如今卻成為日股大贏家。
據了解,日本央行持有的日股ETF市值現已超過71兆日圓(約台幣14.91兆)。(路透資料照)
日央持有的ETF市值超過71兆日圓
據了解,日本央行持有的日股ETF市值現已超過71兆日圓(約台幣14.91兆),帳面獲利超過34兆日圓(約台幣7.14兆),兩者數據都創下新高,相當於日本整年的稅收金額。
而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Kazuo Ueda)受訪時透露,考慮出售央行持有的ETF,由於金額實在太龐大,如果直接出售恐引起市場震盪,因此現正與相關單位協調中,這筆資金的後續走向備受關注。
標題:LTN經濟通》無心插柳竟大賺?日本央行神操作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3398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