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持續推升原油與天然氣價格,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8.6%,創下41年來新高,就連對經濟名詞不了解的人也注意到--通膨來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農產品價格漲勢劇烈,漲幅不遜於油價,也是推動高通膨的主因之一,尤其是今年2月份FAO全球糧價指數因俄烏衝突創下歷史新高,甚至高於2011年糧食危機時的情形。
觀察圖4,若以2020年初至今年4月底CBOT期貨價格來看,黃豆上漲81.56%、小麥上漲86.60%、玉米上漲111.30%,顯著大於布蘭特原油的65.68%。近期幾頓飯喫下來,你我應該都能感受到,喫的、喝的、住的都比兩年前上漲不少,遠比薪資上漲更有感,投資人應該留意農產品近期走勢和展望。
極端氣候影響促使農作物春耕進度落後,趕不及需求的即時性
探討農作物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除前年疫情爆發造成國際間供應鏈延遲外,去年以來反聖嬰現象所造成的極端天氣也是主因,異常氣候阻礙中南美洲傳統春天耕種季的運作,先前阿根廷穀物交易所報告便指出,在肥料價格高漲和天氣乾旱因素驅使下,將嚴重影響南美農作物大國播種。
與此同時,全球玉米出口大國美國中西部天氣不確定性風險仍存在,幹擾具季節特性的農作物耕種,加上疫情趨緩後,農產品需求轉趨興盛,使得供需失衡的缺口短期難以填補,預計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價格底部仍具支撐。
俄烏戰爭抑制農產品供應,助長糧食價格、化肥價格走揚促耕地面積縮減
俄烏戰爭造成多個品項供應鏈受到衝擊,除了眾所皆知的原油;農作物和化肥也是受衝擊的品項。俄烏兩國是大麥、葵花、小麥等許多重要穀物主要出口國之一,被喻為世界糧倉之一,其中俄烏兩國佔全球小麥出口2成以上。在歷經前年供應鏈因疫情中斷、去年乾旱氣候因農產量減少、以及曠日費時的俄烏戰爭影響下,農產品價格節節攀升,對於財政體質萎靡或食物價格較敏感的國家帶來不小的衝擊,民眾家庭支出隨之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