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桃園市議員指出市府花了42.5億元蓋場館,卻吸引不到遊客,振興不了觀光,且根據觀光局「台灣旅遊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國人到桃園旅遊的旅次比率僅6.1%,連續5年吊六都車尾。
場館旅客不來、不回訪,單單只是解決交通問題就能釜底抽薪嗎?市府興建場館,是為了賺錢還是振興地方經濟及城鄉均衡發展?談回問題根本,一個場館如何能運營起來,關鍵還是在於內容吸不吸引人,包括當地人及區外遊客。
延伸閱讀:
要吸引當地人經常前來,如何與地方社區連動才是關鍵,如果大型公共建設連當區居民都不捧場,那就真的很失敗。針對區外遊客,不妨參考近年大家熱愛的活動。
打卡熱點 僅能成為流量景點
該如何改善設計,甚至重新思考每個場館的獨特性、差異化,以及如何讓人願意有價消費文旅,進而帶動地方發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否則蓋很多場館,但是內容形式千篇一律,沒有亮點抓不住人,即便有很美的建築外觀,最終也只是成為網紅打卡熱點,民眾來拍拍照就走人,成為流量景點,很容易被取代,再看看場館內的制式表板、教科般文案,更容易被遺忘,遑論期待旅客回訪,只有加深內容運營及體驗行銷,才有機會成為長流景點。
「2023年世界客家博覽會」8月將於桃園舉行,包含2大主展館、8大副展館等,前述被議員點名的4大賠錢館場,也在此次博覽會的10大展館名單中,參觀人數能否達到官方預估的300萬人次?就看市府團隊行銷桃園的能力如何了。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