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洗產地 東南亞太陽能業面臨美關稅壓力
發表於 2024-08-21 16:00 作者: 區塊鏈情報速遞pro
由於大量中企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等地設廠,東南亞太陽能產業面臨美高額關稅壓力。(彭博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東南亞近年蓬勃發展的太陽能產業未來正受到質疑,由於大量中企在當地設廠,試圖規避美國進口關稅,華府正準備將高額關稅擴大至東南亞國家,包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等地都成為目標。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統計,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4個國家,佔中國以外太陽能零組件產能的4成以上,在美國關稅壓力下,隆基、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等中企已縮減在這些國家的業務,而其他在當地設廠的中企,則正在尋找美國的替代市場。
顧問公司伍德麥肯錫(Wood Mackenzie)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研究主管赫裏什科(Yana Hryshko)表示,供應商的想法是打包生產線,特別是電池產線,將他們轉移到印尼、寮國或是中東國家。赫裏什科補充,製造商正在等待華府公佈實際關稅水準,再決定是否需要遷產線。
產業不確定性凸顯了潔淨能源供應鏈更廣泛的動盪,中國在太陽能設備和電動車電池的生產中位居領先地位,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正試圖奪回部份市佔。不過,中國太陽能企業目前也正面臨國內供過於求的局面,許多規模較小的企業已經破產。
美國去年8月調查顯示,華府2012年對中國直接進口的面板課徵關稅後,中企開始在東南亞國家投資,規避了這些關稅。一些美企現在要求華府對這4國的所有太陽能產品進一步徵收高達272%的關稅,彭博新能源財經則預估關稅可能落在30-50%之間,相較於對中國徵收25%的關稅,白宮計劃將稅率翻倍。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今年6月初步投票結果,確定製造商受到東南亞廉價進口產品的損害,距離課徵關稅更近一步。由於買家擔心潛在的關稅,在豁免期前鎖定相關產品供應,美國上季從東南亞進口的太陽能板大增36%,創歷史新高。
中媒、馬來西亞媒體報導,隆基已暫停在越南的5條產線,並開始縮減在馬來西亞的營運,天合光能計劃關閉該地區部份產能,晶科能源則關閉了在大馬的1家工廠。隆基發言人表示,公司對多家工廠的產量計劃進行的調整,部份原因是貿易政策的改變;天合光能聲明指出,泰國電池廠仍在運作,將根據美國新1輪調查結果,再決定如何處理東南亞工廠;晶科能源則未回應。
大和資本(Daiwa Capital)分析師葉捷賢(Dennis Ip)表示,並非所有東南亞的中國工廠都會關閉,因為當地生產的商品仍可以運往印度、歐洲和其他地方,一些老工廠可能會因此熄燈,但若是新工廠能找到替代市場,應該還是能生存。
美國兩大黨在11月總統大選前,都對北京採取了更強硬的態度,但由於去年超過4分之3的太陽能產品進口都來自該地區,高額關稅不僅會衝擊東南亞的生產,還可能危及美國為能源轉型做出的努力。
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貿易政策主管艾爾姆斯(Deborah Elms)指出,關稅初步預估可能會在明年初開徵,但如果民主黨在選舉中取得優勢,可能會提早祭出關稅。艾爾姆斯補充,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可能會持續下去,共和黨的川普當選的話情況更是如此,因為川普「極度關注」與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地區,其中就包括許多東南亞國家。
標題:中企洗產地 東南亞太陽能業面臨美關稅壓力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15429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