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早期倡導者:爲什么我會離开比特幣 而擁抱以太坊?
發表於 2022-05-18 19:04 作者: Foresight News
比特幣是唯一可以拒絕創新並仍然獲勝的加密貨幣; 但現在,以太坊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我在 2013 年通過購买比特幣第一次進入加密貨幣領域。上周,我終於賣掉了我的最後一枚 BTC,並購买了 ETH。我一直在被問「你爲什么要離开比特幣?」,這篇文章將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不討厭比特幣。它是一種優質資產且值得持有,但以下是我選擇不再持有它的幾個原因:
比特幣並不是生產性資產
總的來說,我試圖持有具有真實最終用戶需求、具有實際效益和可以帶來現金流的資產,而不是嚴格依賴市場供需的資產。
相反,由於 NFT、DeFi 等應用,用戶對 ETH 的需求量巨大。ETH 的市值不到 BTC 的一半,但以太坊網絡的每日費用是比特幣網絡的 10 倍以上,而費用代表對區塊空間的需求。
比特幣在贏得「數字黃金」/ 價值存儲資產類別方面做得很好。但從實際應用角度來看,實際使用它的需求很少。而隨着 NFT 等商品越來越多地以 ETH 計價,ETH 开始與 BTC 競爭誰才是更好的價值儲存手段。
一旦以太坊過渡到權益證明,任何人都可以輕松地質押他們的 ETH 並獲得收益(預計年化收益率約爲 5-10%),這使其作爲生產性資產更具吸引力。
比特幣將面臨嚴重的安全和去中心化問題
維護比特幣網絡的礦工獲得的區塊獎勵每 4 年減半,而比特幣預計會在 2140 年被全部「挖出」,到時候礦工將無法獲得區塊獎勵。在比特幣白皮書中,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希望到那時會有較高網絡採用率,通過交易費用來彌補減少的區塊獎勵。
很明顯,比特幣作爲一種價值存儲資產非常出色,但它不是人們想要交易的方式。而在以太坊社區中,人們正在用他們的 ETH 來購买新的 NFT 、交易狗狗幣等。
如果沒有適度的通貨膨脹或對實際比特幣交易的態度發生巨大轉變,很難看出比特幣如何能夠保持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ESG 對比特幣挖礦造成的能源消耗的擔憂
雖然比特幣挖礦業務正在越來越多地轉向清潔能源,但是挖礦引起的環境問題仍然是人們所擔憂的。而以太坊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以太坊正在從工作量證明轉向權益證明,這將使網絡的能源消耗減少 99% 以上。
比特幣社區不支持資本主義
比特幣持有者通常反對新的代幣和任何能爲建設者創造財富的東西,而不會從整體考慮。而靠生態中 ICO 新幣種致富是以太坊社區的榮譽徽章。
這導致了一種更像是共產主義(比特幣)與資本主義(以太坊)的氛圍。而我們的創新、進步和經濟回報最終依賴於資本推動。
比特幣社區專注於社區忠誠而不是創新
比特幣使用者一直在強烈抵制改變,而加密行業的其他競爭者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或許 BTC 增加智能合約並制定長期通脹計劃以保護網絡,才能在競爭中勝出。
但社區(至少現在)絕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比特幣社區已經變得無比保守,他們很可能在過去 2 年進入加密貨幣領域,擁有 4 位數的資產,但從未使用過 DApp。在我看來,這種部落主義已經疏遠了加密世界中最聰明的人,他們已經沒有人在研究比特幣,而是致力於解決加密領域的前沿問題。
比特幣沒有起到對衝通脹或熊市的作用
從歷史上看,圍繞比特幣的很多說法都是它將起到通脹對衝、熊市對衝或貨幣之類的作用。
現在情況並非如此,在過去的一年裏,BTC 和 ETH 一直跟納斯達克指數強烈相關。無論好壞,市場都將它們視爲風險資產,並把他們視爲類科技股。如果我要擁有一種加密資產,我想擁有一個看起來更像是一家具有創新和符合用戶需求的科技公司以太坊,而不是比特幣。
以下是我得到的一些常見反駁,以及我對它們的看法。
以太坊合並,過渡到權益證明將導致「富人更富」?
實際上,工作量證明會讓這一問題更加嚴重。傳統挖礦業務具有巨大的規模經濟和進入壁壘。如果你不能一次訂購 ASIC 礦機並就大量能源合同進行談判,將會在工作量證明挖礦中將處於巨大劣勢。而借助 Lido、Rocket Pool 和交易所質押計劃等流動質押選項,無論你的資金多小,參與 Proof of Stake 都非常容易。
比特幣將能夠做以太坊所能做的一切?
事實是比特幣社區一直非常抵制變革。比特幣生態鏈上幾乎沒有智能合約。只要以太坊和其他智能合約區塊鏈以極快的速度進行創新,比特幣將無法佔據他們的市場份額。
七年間,以太坊一直在說他們將要升級到股權證明
如果你關注合並的進展,你應該知道它即將到來。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裏將會超過 66% 的概率實現合並。
總結
同樣,我並不看跌比特幣。 它的先天優勢和共識效應使其成爲唯一可以拒絕創新並仍然獲勝(作爲價值存儲)的加密貨幣。 但現在,我更愿意持有 ETH。
撰文:Cole South
編譯:Aididiao
標題:比特幣早期倡導者:爲什么我會離开比特幣 而擁抱以太坊?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280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