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的科技戰日漸白熱化,兩國越來越頻繁地針對對方的半導體投入及供應鏈,美國期刊《》指出,這場競爭的其中一個因素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潛在關鍵後果,那就是台灣及其能源供應的脆弱性,能源是台灣的致命弱點,這也為中國提供了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美國及中國之間半導體競爭的其中一個關鍵核心是台灣,台灣的台積電生產世界上90%的最先進晶片。為了阻礙中國野心勃勃的技術目標,台灣一直與美國合作,限制中國獲得這些晶片及製造這些晶片的先進技術。這些因素、因台灣與美國的安全聯盟及其相對於中國的整體政治地位而產生的廣泛緊張關係,讓台灣成為中美半導體競爭中格外重要的因素。
目前為止,美國在這場競賽佔優勢。儘管中國投資了數百億美元,但發展先進半導體製造能力的進展仍慢於中國當局的期望。然而,與此同時,台灣很容易受到中國的限制,包括稀土金屬等原材料的出口。中國還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尋求影響台灣,第一個選擇是軍事幹預,第2個選擇是實施經濟封鎖,第3個選擇是將台積電在中國的業務國有化。然而,這些選項都伴隨著巨大的反擊風險,包括可能引發中國與美國的直接軍事衝突或嚴重的經濟衰退,後者可能會損害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合法性。
《外交政策》指出,中國還可能採取另一種選項來影響台灣,那就是「能源」。台灣無法自己供電,超過97%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台灣2種特別重要的能源是天然氣及煤炭,這兩種能源共佔台灣發電量超過80%,而電力是半導體生產的關鍵輸入,僅台積電就佔台灣能源消耗逾6%,2020年至2022年,台積電的電力需求成長超過30%。事實上,台灣已經努力因應與核能基礎建設有關而不時發生的電力短缺問題。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歡迎加入「免費試閱」暢讀全文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