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創立台積電的張忠謀雖然已經退休,但地緣政治及晶片戰爭讓他始終難以擺脫鎂光燈。除了演講邀約不斷,媒體也一直想從他口中得知更多對於世界趨勢的獨到看法。張忠謀最近一篇專訪刊登在《紐約時報》,這位92歲的台積電前董事長對台積電的創立細說從頭,也談到他對美中科技戰與台海危機的看法。
《紐時》記者在張忠謀台北的辦公室採訪台積電的緣起,不過也用張忠謀的半部自傳(下半部據稱今年可能會出版)補足了他還在戰亂中國的幼時經歷。1931年生在浙江鄞縣的張忠謀(他的父親張蔚觀是鄞縣財政處長)身處亂世,18歲之前曾轉校10次、在6個城市生活過,甚至親身經歷廣州與重慶的日軍轟炸。最後他隨著家人逃離上海,當時那裡已經是日本佔領區,在香港短暫停留後移居美國。
張忠謀本來想到福特工作,但當他打電話給福特要求提高工資,原本友善的招聘人員卻撂話「不會再多給一分錢」。年輕的張忠謀於是決定到希凡尼亞擔任工程師,他也在這裡接觸到最基本的晶片元件—晶體管。許多年後,張忠謀將麻省理工落第視為「自己一生的最大幸運」(不過他在1964年仍取得史丹佛的電機工程博士),因為這導致他陰錯陽差進了電子業,由此展開漫長的半導體職涯。
我1962年之後就是美國人
1958年張忠謀跳槽到另一間新興的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並在4年後成為美國公民。張忠謀對《紐時》表示:「自從逃離共產中國,並於1962年入美國籍以來,我一直都是美國人,別無其他。」隨著德州儀器不斷成長,張忠謀也成為該公司半導體業務的支柱。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德州儀器將其營運重點轉向計算機、電子錶和家用電腦等新興市場,負責半導體業務的張忠謀意識到他的工作沒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