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去年底放棄新冠肺炎清零政策後,中國經濟成長卻趨緩,。英國期刊《》指出,日益獨裁的北京政府正做出錯誤決定,中國經濟的問題始於政府高層,這個事實意味著這些問題將持續存在。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官員透過封鎖措施爭取時間,但未能好好加以利用,未盡可能讓人們接種疫苗以實現受控制的退場,後來中國大規模感染了傳染性高的Omicron變種病毒。中國政府去年底放棄清零政策後,經濟一度反彈但未能持續。中國第2季的經濟成長年增率僅3.2%,而美國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可能接近6%。中國房價下跌,房地產開發商遭遇了困境導致嚇跑買家,消費者支出、商業投資、出口均低於預期。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對抗過高的通貨膨脹,中國卻面臨相反的問題,消費者物價指數在截至今年7月的1年內下降。一些分析人士警告,中國可能陷入1990年代日本那樣的通貨緊縮陷阱。
然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認為,中國經濟成長的長期下滑預期將比當時的日本更嚴重,因為中國的人民較貧窮。到了1990年,日本的生活水準約為美國的60%,而如今的中國不到20%。此外,與日本不同的是,中國還面臨比需求疲軟及債務沉重更嚴重的問題。《經濟學人》指出,許多挑戰源於中國經濟政策制定更廣泛的失敗,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高度集權,這種失敗變得更嚴重。
因此,中國政府對經濟放緩的反應表現平平,政策制定者甚至不願意大幅降息。8月21日,中國將一年期貸款利率下調0.1個百分點,這讓投資者感到失望。《經濟學人》指出,這種對經濟成長及通膨下滑的無力反應是中國一系列政策錯誤的最新一個,而中國傲慢的外交政策及重商主義的產業政策加劇中國與美國的經濟衝突。從 2020 年開始,中國監管機構打擊那些被認為過於不守規矩且壟斷的消費科技公司,藉此打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