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專欄作家弗格森在10日刊登的中指出,美國、中國如果為台灣而全面開戰,將會對兩國的經濟造成毀滅性後果──中國已經陷入困境的經濟將受到嚴峻制裁;美國則面臨龐大債務、海軍備戰不足等財政挑戰。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弗格森(Niall Ferguson)指出,毫無疑問,美國和中國都無法應對因台灣開戰而引發的惡劣財務影響。根據嚇阻理論,超級大國知道兩方衝突將引發「相互保證的財政毀滅(MAFiD)」的災難,應能遏止它們開戰。但經濟損害能否有效阻止美中衝突,仍然是未知數。
美中脫鉤趨勢
「相互保證毀滅(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MAD)」源自1960年代美蘇冷戰,當時美國當局採納哈佛經濟學家謝林(Thomas Schelling)的恐怖平衡(Balance of terror)理論,相信當兩個國家都明白核戰爭將對雙方造成災難性後果時,它們將更有動機避免發生核戰爭,這樣的恐怖平衡將有助於穩定局勢。
弗格森指出,目前我們正處於美中冷戰的早期階段,美國第二次冷戰與第一次冷戰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儘管這次衝突也涉及核武器,但很少有人對美中核競賽感到過分擔憂。相反,引起擔憂的是美中之間的經濟脫鉤,這種「相互保證的財政毀滅(MAFiD)」正在限制當今的超級大國。
雖然今年美中關係出現一些緩和跡象,例如根據時任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博(Kurt Campbell)的說法,美國政府試圖與中國建立明智、更穩定且可預測的戰略互動。但同時也存在經濟脫鉤趨勢。自2017年以來,中國對美國進口的份額急劇下降。外國投資者在8月份拋售了價值120億美元的中國股票,美國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在中國的投資急劇下降。
最近訪問北京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拒絕了減少對中國輸美產品關稅的請求,且雙方並未討論到限制中國獲取高端半導體及其生產設備的禁令。8月初,白宮對美國公司宣佈了新的投資禁令,針對中國晶片、量子運算和人工智慧(AI)這三個特定的敏感技術領域。
然而弗格森指出,美中雙方都存在著一旦開戰就很危險的經濟弱點。中國疫情解封後,經濟復甦表現平平,經濟問題包含人口結構惡化、房地產泡沫破裂、消費需求不足導致通貨緊縮加劇,再加上過度依賴地方政府財政工具、出售土地,導致財政靈活性不足。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歡迎加入「免費試閱」暢讀全文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