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通膨趨緩,但全球生活成本危機尚未結束。經濟學人智庫(EIU)最新發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指出,新加坡再度成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與蘇黎世並列榜首,中國則因經濟復甦緩慢、消費需求疲軟,所有城市的排名均為下滑。
根據資料顯示,按當地貨幣計算,200多種常用商品和服務價格平均上漲7.4%,漲幅與去年創紀錄的8.1%相比有所回落,但仍明顯高於2017年~2021年的增幅。
其中,新加坡在過去11年第9次位居榜首,與蘇黎世並列首位,去年第1名的紐約則在今年跌至第3名。
(延伸閱讀:)
經濟復甦緩慢、消費需求疲軟 中國城市排名均下滑
觀察整體亞洲城市物價,按當地貨幣計價的平均漲幅僅為3.2%,但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甚大,例如新加坡和香港名列前10,艾哈邁達巴德、清奈和卡拉奇則在排名最後10位。
(延伸閱讀:)
在調查覆蓋的亞洲58個城市中,46個城市因為低通膨而排名下降,尤其4個中國城市和2個日本城市的排名降幅最大。
日本東京和大阪的排名分別下降了23位和27位,反映日本的通膨水準比起大多數國家持續偏低,而且其負利率導致日元對美元貶值。
反之,澳洲和紐西蘭的物價漲幅在2023年未見明顯放緩,但調查中7個城市的排名有所下降,主要因為兩國貨幣對美元走弱。
2024年通膨持續放緩 但開發中國家的物價還會飆升
整體而言,今年排名前10的城市包括2個亞洲城市(新加坡和香港)、4個歐洲城市(蘇黎世、日內瓦、巴黎和哥本哈根)、3個美國城市(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和以色列的特拉維夫。
只不過,這項調查期間為今年8月14日~9月11日,也就是在以色列與哈瑪斯戰事爆發之前,戰事影響了以色列的匯幣兌換及可能增加在特拉維夫採購某些商品的困難性,繼而影響價格。
經濟學人智庫分析,隨著升息滯後效應開始影響經濟活動,進而影響消費者需求,預計通膨將於2024年繼續放緩,但上行風險仍然存在,例如以色列與哈瑪斯戰事升級和聖嬰現象超乎預期的影響,都可能進一步推高能源、食品價格,地區差異或許也會擴大,已開發國家將可大致實現央行設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為2%的目標,但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物價將會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