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無論房地產投資或置產,強調的就是「地段、地段、地段」,只要投入所謂俗稱的蛋黃區,就是投資置產不敗的定律。15年後的今天,發現全台房市中南部都會平均漲幅超過65%,超過雙北市,而各都會的潛力蛋白區漲幅都超過傳統蛋黃區。
15年前全台建設重北輕南,造就台北房市一枝獨秀,有所謂「天龍國」之稱
李同榮指出,房市購屋者傳統思維重視的就是「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即俗稱「蛋黃、蛋黃、蛋黃」,而廣義的蛋黃被解讀為台北市,台北市以外都會被劃分為蛋白都會區,七都以外二線城市則被列為蛋殼區。
而狹義的蛋黃區指的是七都中傳統人口稠密且生活機能完善的商圈,例如台北市的大安、信義計劃區,新北市的中和、永和,桃園市的桃園區,新竹縣市的竹北區,台中市的西屯、南屯區,台南市的東區,高雄市的鼓山區。
蛋黃區不斷擴大,蛋白區重新定義,「潛力蛋白大翻身」已是現在進行式,更是未來進行式
隨著15年前高鐵七都通車,八年前二線城市增設苗慄、彰化、雲林等站,蛋黃蛋白漲勢豬羊變色、重新定義,全台七都近5年漲勢最強行政區排行榜前12名幾乎是由非傳統蛋黃區,而清一色幾乎全為具潛力的蛋白區囊括。
尤其是,今日各都會的潛力蛋白區,往往就轉身為明日的新興蛋黃,蛋黃區的概念也因交通建設擴大都會而擴大延伸至周邊蛋白區,尤其是新興重劃的蛋白區商圈逐漸成熟後,公共建設與生活機能也往往勝過老舊擁擠的蛋黃區。「潛力蛋白大翻身」已是現在進行式,更是未來進行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