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地權條例」將於7月1號正式實施,筆者之前就對這個法案不以為然,甚至多數建商也說這個反而會「助漲」。反倒是央行6月公布的限貸令會更有效果,但比較少被提到。果然央行懂經濟的人,比立法院那堆「民意」代表的頭腦更清楚啊!
最近依然有不少財經專家,繼續提出打房政策的想法。而且幾乎不約而同的,都提到了增加房屋持有成本,尤其是實施或提高囤房稅。主要是因為今年的房屋稅,5月開徵,而去年新增了七個開始執行囤房稅的縣市,今年也會是他們第一次繳納該縣市的囤房稅。
7月16號,由館長跟黃國昌號召,在凱道要進行「居住正義」及「司法正義」的遊行。曾經強力主張這兩個訴求的民進黨,執政這7年來,卻讓這兩個問題更嚴重。司法正義暫且不談,但房價持續高漲,總是有科學數據的事實檢驗。
上篇討論台灣房價的文章,獲得不錯的迴響,藉由這個議題,本文內容也有解答一些在前文之中,網友提到的問題。
有意思的是隔壁的南韓跟中國,現在討論的都是房價暴跌的影響,台灣卻依舊在討論打房。再次證明,台灣的高房價,背後的問題更難處理。
一、囤房稅只能是打房政策的配菜。
先簡單介紹囤房稅。
台灣的囤房稅分兩種,也就是地方版與全國版的囤房稅。全國版的,也就是中央政府實施的囤房稅,全台22個縣市皆表達反對,所以暫不推動。
地方版的囤房稅現在已有部分縣市開始實施,後續還有其他縣市可能會跟進。
新北市是目前唯一還未實施囤房稅的「直轄市」,侯友宜也曾經在學生座談會中被問到這個問題。不過新北市的相關草案已經通過了,預計明年就會實施。
所以,「實施囤房稅」是假議題,因為房價比較高的縣市,以六都為主,除了新北市,還另外包含了新竹縣和新竹市都上路了。增加囤房稅的稅率,或是推行中央版的囤房稅才是需討論的方向。
台灣目前房價最高的幾個縣市(扣除新北),其實都實施了囤房稅,甚至台北市是最早從2014年就開始,但房價因此停漲了嗎?顯然從整體來看並沒有。因此,囤房稅,或更廣泛地的來討論「增加房屋的持有成本」,並不能單獨成為打房的有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