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央行奉行的圭臬是:低利率可以刺激經濟成長。這也是近年央行熱衷在經濟衰退時大力調降利率的原因。然而,證據顯示利率和經濟成長並非負相關,反而是正相關,因此升息往往伴隨著經濟成長。這也許部分解釋了過去十年來先進國家施行的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卻沒有創造出多少實質經濟成長的原因。
聯準會控制著短期利率,也會影響長期利率。當聯準會降息時,通常只能替企業借款或房貸省下一點點錢而已。當利率降到4%時,企業或消費者還可能會借一些在利率6%時不會借的錢;但當利率低到2%時,他們還會借一些在利率3%時不會借的錢嗎?即使降息可以刺激經濟,但效果也會打折。
延伸閱讀:
日本和歐元區忠實奉行經濟模型,將利率降到極低水準,甚至到負利率。歐洲央行的經濟學家相信,負利率能迫使企業加速投資,促進經濟成長,以免眼睜睜看著錢被負利率喫掉。就某個角度來看,負利率就像是對現金課稅,逼迫人們把錢花掉。然而歐洲央行以外的研究卻顯示,歐元區的經濟依舊疲弱了許多年。
然而,短期利率過低、甚至為負值對金融資產的影響十分深遠。因為許多投機客是借超短期利率的資金來買進金融資產。當聯準會每調降隔夜利率1%,都會引發大量的資金湧進隔夜附買回和股市。假設一名投資人借100萬元的附買回貸款,利率2%,投資在3%的債券上。如果利率下調至1%,對這名投資人來說,借款利息少了一半,獲利突然倍增。於是更有誘因去買低利的債券(債券價格同時也漲了),因為利息成本大幅減少。
從過去十多年的經驗來看,低利率刺激了金融資產價格上漲,但未必對實體經濟產生效果。
作者介紹:王造(Joseph Wang)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