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供應商買綠電,既減碳還可以賺錢?專家:恐怕讓你陷入大麻煩

發表於 2023-11-08 16:48 作者: 綠學院

公司減碳不單只是自己的事,而是會跟其他公司、供應鏈或國家一起。(示意圖/取自Pexels)

如果你問我,什麼樣的社群文化對學習最有幫助,我會建議你走一趟綠學院產業小聚交流。與一群認知水平差不多的人討論、互相激盪,這種感覺是會上癮的。平時工作就不容易創造這樣的氛圍,尤其在一大堆人的供應鏈低碳行動中,充斥各種「每個字都對,組合起來卻不太到位」的說法,就成了家常便飯。

供應鏈議合:幫供應商減碳,其實就是在幫自己減碳

公司減碳不單只是自己的事,而是會跟其他公司、供應鏈或國家一起算總帳。你的上遊供應商的排放量,會計入成你的類別四排放;因此如果能幫上遊供應商減碳,就等於幫自己減碳。

以臺灣的優勢產業—ICT產業為例,其類別一及類別二的排放量僅約佔30%,有65%~70%的排放量來自於上下遊的間接排放。也因此,除了專心減少自身生產過程中的排放之外,近期產業降低盤查排放量的重要策略之一,即是與供應商合作,更高效地生產、或共同開發能夠在客戶使用和丟棄時消耗較少能源的產品和服務,如此將反過來減少其排放量。

認知誤區一:幫供應商買綠電,減碳又賺錢

供應鏈議合不是只議減碳事務,企業會想,減碳最快的途徑似乎是買綠電,且提到綠電團購,那何不自己成立一家再生能源售電業,替供應商買綠電,還可以賺一筆,減碳又賺錢?

想要賺錢的動機將讓你陷入大麻煩。你很快就會發現,目前臺灣已發放的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已超過五十張,然而這些售電業當中不乏大型再生能源發電業、租賃業、土地開發商及電機電子大廠,然而根據這些售電業的電業月報來看,能獲益的又有多少呢?能源市場靠的是拚規模,屬於後端銷售的售電業是服務業,需投入售後服務成本,而電力做不了品牌溢價,收不了高額的服務費,再加上貨源不足及貨源不穩,需要突破重重困境才能順利經營,更不用說只購買綠電也無法達到淨零,供應鏈議合依靠這招不是好生意。

認知誤區二:投資供應商拿到碳權,再拿來抵減

標題:幫供應商買綠電,既減碳還可以賺錢?專家:恐怕讓你陷入大麻煩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6303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你可能還喜歡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