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目前步履艱難,但另一個亞洲大國、與中國相鄰的印度突然引起了投資者和製造商的注意。21世紀前兩個十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國崛起為主題的20年。接下來會是以印度崛起為主題的20年嗎?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但印度的前進道路很可能與中國截然不同,而且更具挑戰性。
雖然從理論上講,印度的勞動力資源豐富,但由於存在一系列障礙,聯通勞動者與僱主的難度仍然很大。因此,家庭和公司都很難積累掀起投資熱潮所需的儲蓄;當年正是拜這種投資熱潮所賜,台灣、韓國等亞洲四小龍才得以脫胎換骨擺脫貧困。貿易壁壘仍然聳立也是一個問題,尤其是如果印度想要成為一個像中國那樣的世界工廠的話。
從人口結構上看,印度很符合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起飛時的情況。據聯合國,到2030年,全球15至64歲的人口中將有近五分之一是印度人。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印度的撫養比已從1967年的82下降到2022年的47。撫養比是衡量家庭照顧兒童和老人負擔的指標。
低撫養比通常有助於提高儲蓄和投資:充足的勞動力可以使公司的勞動力成本受控,而家庭本身也會將多餘的收入用於投資,而不是用來撫養子女或贍養父母。
此外,自2018年以來,勞動參與率的提高主要體現在農村,而不是城市,這對於勞動力需求旺盛的城市工廠來說助益不大。
對農業和農村的巨額糧食補貼可能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與許多女工住宿舍的中國相比,印度女性對離家生活和工作的容忍度較低。去年接受政府調查的女性中有45%的人表示,照顧孩子和料理家務使她們無法出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