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rayaki |Web 3.0 是關於數據所有權,而不是去中心化
發表於 2022-06-02 08:24 作者: DAOrayaki_
原文作者: IDZ
創作者:heyyawn
審核者:DAOctor
原文: Web 3.0 is about data ownership, not decentralisation
我們都喜歡去中心化的概念。去中心化讓我們感覺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許多人甚至認爲,因爲去中心化平台允許我們擁有自己的數據,去中心化平台將成爲互聯網的未來。但,這是一個誤解。在本文中,DAOrayaki社區將討論區塊鏈技術在多大程度上允許我們控制自己的數據,並向讀者介紹ID生態系統。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多個平台和服務。我們通常可以通過查看服務提供商或網絡創建者的控制來評估其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原則。當沒有中心控制時,我們認爲其服務是去中心化的。反之,當有中心控制時,我們認爲其服務是中心化的。但無論在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的系統中,我們都需要一個能被我們完全掌控的獨立存在物。而這個獨立存在物就是我們的账戶或錢包。在這兩種情況下,身份對於創建账戶或錢包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們需要使用電子郵件地址或電話號碼來創建账戶,或者需要使用助記詞來創建錢包。就其性質而言,“身份”是一個中心化的概念,即用戶能掌控其數據。
在評估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概念時,您作爲用戶應當聚焦於您能完全控制的帳戶/錢包上,而不是您無法控制的數據(即,不是由公司或用戶池這類被其他人控制的數據)。在最佳情況下,您需要一個獨立存在物(账戶或錢包),使您能完全控制所有的數據和資產。我們相信,若能達到這種控制的狀態,服務或網絡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都無關緊要。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平台有不同的使用場景,兩者各有利弊。你不能選擇一個而忽略另一個。
我們將這個獨立存在物命名爲:ID。對所有資產的完全控制權命名爲:數據所有權 。支持該框架的整個系統命名爲:ID 生態系統 。我們認爲,一旦這種框架得到採用,您將可以完全控制您的數據, 點對點交易就會變得被動,數據的真正去中心化就會自然發生。單個“協議”成爲兩方(或多方)之間有組織的資產交換,由透明的“合約”管理,以二元方式運作並確保所有相關方的公正 。
“身份”的概念比數字账戶的“訪問控制”更大。身份的概念與所有權密切相關。您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構成了您真實身份的一部分。您的在线帳戶、您制作的藝術品、您所聽的音樂、您提供的服務、您擁有的實物等,都是您。您是您的數據 。參考 Will.i.am 關於數據重要性的觀點很有用(參見這裏)。
“我們的數據應當作爲一項人權——並爲此獲得補償”(will.i.am,經濟學人 1 月 21 日)
ID 生態系統源於一個已經發展多年的學派,它解決了區塊鏈網絡所面臨的相同問題。ID 學派認爲,“數據應歸其合法所有者所有” ,那么新的互聯網才會實現,而用戶在處理數據時應該“不信任任何人”。
1、身份的概念
"中心化"
上圖是 Web 1.0 或 2.0 應用的典型框架。公司能夠決定創建一個產品/服務,而您作爲用戶可以在其中創建帳戶。該公司允許您訪問您的數據 。例如,您的創意內容積累在社交媒體平台中,公司允許您訪問您的數據。從健康追蹤器收集到的健身數據會積累在您可以訪問的應用程序中。如果您不再訪問您的帳戶,您的數據仍將保留在該公司。你無法對這些數據執行任何操作。數據的框架通常是爲提供服務的平台定制的,所以你不能在其他地方使用這些數據。你也不能交易這些數據,不能將數據捐贈給醫學研究等。難怪這種框架無論在哪裏總是會導致隱私和數據濫用的問題。
“去中心化”
區塊鏈技術在解決傳統系統的不足方面,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當區塊鏈技術最初發明時,主要將其用作比特幣的公共交易账本。區塊鏈技術快速發展,爲尋求數據控制的用戶所帶來的巨大價值,根據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價值,它最近過渡到解決所有權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使用交易账本使用戶能夠擁有和控制他們的數據 。這就是我們目前在 NFT 領域所看到的情況。
雖然區塊鏈技術很好地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它也存在缺點。就本文而言,我們所述的缺點主要是指可擴展性和零散的用戶體驗。關於可擴展性,我們注意到一些網絡取得的成就以及它們處理交易的良好速度。但是,目前的重點僅在於可以跨多個節點/塊復制的低權重元數據。數據所有權不應當受到大小的限制。無論是幾 KB(千字節)的文本還是 GB(千兆字節)的高清視頻,您擁有的任何東西都是您的一部分 。我們相信,隨着我們創建的數據日益繁多,我們使用的硬件更新換代,基於去中心化網絡框架實現的所有權概念將難以跟上。
關於用戶體驗,我們注意到不同網絡擁有不同的框架和協議,這使得用戶跨網絡管理其資產變得繁瑣。用戶可能需要數小時才能跨網絡“橋接”資產,而在整個過程中,用戶體驗存在問題。在我們看來,每個人都在努力爲自己的利益創建自己的網絡,而沒有考慮共同創建一個能滿足所有用戶需求的“全球”系統。
“所有權”
在 IDZ,我們將當今技術世界中幾乎所有問題的根源都追溯到我們使用的身份。電子郵件地址已經有將近 50 年的歷史了,但仍活躍於不同服務中的帳戶創建。新的 ID 不僅允許用戶在不同的服務中創建账戶,還會讓不同的服務在用戶的 ID 中創建資產。如果您不再使用某項服務,您仍將永遠隨身攜帶着您的寶貴數據,您無需徵得公司的許可就可以將其刪除或加密。默認情況下,您的數據永遠不會離开您的 ID ,您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管理。
我們對 "數據所有權 "定義如下。
◦ 零知識
您擁有的數據無法被您托管ID的ID雲解密。
◦ 加密
每個文件、資產、合同或聊天都使用不同的密鑰進行加密。當您與另一個ID分享文件時,您將分享其唯一密鑰。數據永遠不會離开你的ID,經由您使用的設備以處理這些數據。
◦ 密鑰的所有權
加密數據的所有密鑰都掌控您手中, ID 雲或服務提供商無法對其控制。
◦ 开源
任何ID雲的源代碼都必須是开源的,以確保沒有後門。
◦ 完全控制
您可以在隨時將您的ID和數據(如資產、合同、聊天記錄、文件)從您使用的ID雲中導出、導入或遷移到另一個ID雲。
您可以選擇不在雲中存儲任何數據,而在本地加密一切。
您可以修改權限,設置誰可以訪問你的數據,並隨時撤銷訪問。
◦ 真實性
您的資產是真實的,並始終與您的 ID 相關聯。您可以分發、擁有或請求資產。
◦ 貨幣受益人
如果數據產生任何收入,您就是數據的主要受益者。
簡而言之,如果區塊鏈技術是以實現數據所有權的去中心化交易爲核心而建立的,那么ID生態系統是以實現被動去中心化交易的數據所有權爲核心建立的。出於比較的目的,ID生態系統中的 "身份資產 "類似於區塊鏈網絡中的 "NFT"。
由於您可以控制與您通信的ID、您擁有的資產,並且系統中有一個操作是“識別”,因此您可以在您的ID內構建任何協議。無需开發人員爲您構建智能合約,您可以在幾秒鐘內自行建立任何協議。
因此,電子郵件地址或電話號碼允許我們在Web 1.0和2.0應用程序中創建账戶。錢包地址和助記詞允許我們使用錢包,使我們能夠訪問去中心化的網絡。一個ID允許我們使用一個ID雲,使我們能夠訪問ID生態系統。那么,爲什么這很重要?
2、新時代從新ID开始
請您想象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您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爲您完全掌控的資產?您使用的所有服務都圍繞着您而不是與您相悖?無論其復雜性如何,您可以一鍵執行任何協議?這個世界會改變我們當今的互聯網。
您的錢,您的會員卡,您的辦公室通道,您的車,您的協議,您的登錄信息等,所有這些都可以成爲您在ID生態系統中控制的 “資產”。打开一扇門,买一杯咖啡,籤署一份文件等,所有這些都可以是您在ID生態系統中執行的 “合約”。如果您花幾分鐘時間反思您的生活和日常活動,您會發現你所做的任何活動都是從建立ID开始的,無論是解鎖設備、注冊新服務、在零售店結账等。您總是分享您擁有的、能識別您的東西。
您在本地設備上運行的 ID 雲應用程序可以替代“礦工”,因爲您的數據永遠從未離开您的 ID。分享數據變得超快,因爲您只共享加密它的密鑰,而不是數據本身。
所有 ID 雲共享相同的協議和架構 , 因爲它們都成爲 ID 生態系統中的節點,以實現流暢的用戶體驗。您可以隨時自由地更改 ID 的托管位置以及存儲資產的位置。雲框架始終是开源的,可供任何人審查。
我們設想未來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並完全控制他們的數字和實物資產。您可以在幾秒鐘內從您的 ID 中構建“協議”,並將其發送給可以當場籤署的另一方。未來,當您購买新的電子設備時,您“識別”到“自己下載”並在幾秒鐘內完成對設備的配置。如果您不喜歡您的新設備,您可以退出,它是一個新設備,可以在幾秒鐘內被其他人使用。設備和機器成爲您擁有的最重要的東西,成爲您 ID 的助推器。
如果攻擊者設法破壞您使用的電子郵件地址,他可以重置與該電子郵件地址關聯的所有帳戶的密碼。如果攻擊者設法捕獲您的錢包“助記詞”,他們可以隨時訪問/轉移錢包中的資產,而您對此無能爲力。身份和安全的概念是密不可分的。不存在“不安全的 ID”,因爲一旦它不安全,它就不是身份。
在傳統 Web 1.0 和 2.0 應用程序中,尋求更高安全性的人通常會購买安全密鑰(例如 YubiKey)。在去中心化世界中,尋求更高安全性的人通常會使用冷加密錢包。而在 ID 生態系統中, 尋求更高安全性的人則會購买支持 IDZ 的設備。
IDZ 創建了 ID 生態系統,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IDZ 是一個 ID 雲,作爲一個數據庫,使用戶能夠擁有和控制他們的各種數據。您可以隨時更改您的 ID 托管位置,甚至只在本地的設備上存儲你的數據。ID 生態系統對所有用戶都是免費的。01 並不強制你使用 ID 生態系統。01 及其後續產品適用於追求最佳安全性的人。
3、參考
https://www.economist.com/open-future/2019/01/21/we-need-to-own-our-data-as-a-human-right-and-be-compensated-for-it
使用案例:https://idz.com/use-cases
Twitter:http://www.twitter.com/idz_01
Discord:https://discord.gg/idz
標題:DAOrayaki |Web 3.0 是關於數據所有權,而不是去中心化
地址:https://www.coinsdeep.com/article/332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